泪寒鳏枕月来尽,记得前秋作伴时。
痛剧夜分常隐忍,愁声不令醉人知。
泪寒鳏枕月来尽,记得前秋作伴时。
痛剧夜分常隐忍,愁声不令醉人知。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杂悲三首(其三)》描绘了一幅孤寂凄凉的画面。首句“泪寒鳏枕月来尽”,以寒冷的泪水和孤零的枕头,暗示了主人公独处无伴的悲凉心境,月光的消逝更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漫长。次句“记得前秋作伴时”则勾起了对往昔伴侣相伴的美好回忆,对比现今的孤苦,情感更为深沉。
第三句“痛剧夜分常隐忍”,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之深,即使到了深夜,他依然强忍着悲痛,不愿让醉酒之人察觉他的愁绪。这句表达了诗人孤独无告,只能独自承受痛苦的境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简洁的词语,展现了主人公在失去伴侣后的深深哀伤和自我压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苦。
屈子生楚国,七雄知其材。
介洁世不容,迹合藏蒿莱。
道废固命也,瓢饮亦贤哉!
何事葬江水,空使后人哀。
魏礼段干木,秦王乃止戈。
小国有其人,大国奈之何。
贤哲信为美,兵甲岂云多!
君子战必胜,斯言闻孟轲。
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
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
九重烟暖折槐芽,自是升平好物华。
今日始知春气味,长安虚过四年花。
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
每到黄昏醉归去,纻衣惹得牡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