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下高枝,纷纷拥寒根。
惊风度虚庭,槭槭愁飞翻。
草木虽无知,养本亦足论。
人生感元化,道贵穷性原。
滋口芬膻乱,悦耳声音繁。
众攻日外战,目暗天地昏。
不问昆仑清,但爱长波浑。
神驰正气溃,白日鬼瞰门。
霜叶下高枝,纷纷拥寒根。
惊风度虚庭,槭槭愁飞翻。
草木虽无知,养本亦足论。
人生感元化,道贵穷性原。
滋口芬膻乱,悦耳声音繁。
众攻日外战,目暗天地昏。
不问昆仑清,但爱长波浑。
神驰正气溃,白日鬼瞰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与人生感慨的图画。在这里,诗人以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自然界在秋天的变化,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思考。
开篇两句“霜叶下高枝,纷纷拥寒根”勾勒出秋日树木被白霜覆盖的景致,高处的枝条上挂满了霜叶,它们纷纷扬扬地环绕着根部,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第三句“惊风度虚庭,槭槭愁飞翻”则描写了一阵突如其来的秋风穿过空旷的庭院,树叶在风中纷飞,带有一种忧郁的情绪。
接下来的两句“草木虽无知,养本亦足论”是诗人对自然界的一种感悟。即便是草木这些没有意识的生命,也能通过自身的生长来展现其本性,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自然与生命价值的角度。
中间两句“人生感元化,道贵穷性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哲学思考。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受到外界变化的影响,而真正的道理则在于探索生命的本源和自然的真谛。
紧接着的两句“滋口芬膻乱,悦耳声音繁”描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享受与感受。这里的“滋口”指的是味觉上的愉悦,“芬膻乱”则形容香气的浓郁,而“悦耳声音繁”则是听觉上的享受,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美好的一种珍视。
后两句“众攻日外战,目暗天地昏”似乎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陷入了无尽的争斗之中,甚至连目光都变得暗淡,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末尾两句“不问昆仑清,但爱长波浑。神驰正气溃,白日鬼瞰门”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的逃避与超脱。在这里,“昆仑清”可能指的是遥远而清净的地方,而“但爱长波浑”则表达了对平静无波世界的一种向往。最后,"神驰正气溃,白日鬼瞰门"则是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他感到自己的精神力量在瓦解,而外界的混沌如同鬼魅般地窥视着他的门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世界的深刻体悟。
春阳入花骨,疏叶皆昌丰。
蓬山足松桧,不作倚市容。
小桃三四花,擢秀冰雪中。
頩颜澹无言,绰有林下风。
无人对清赏,似笑华发翁。
老来懒寻芳,挂杖无青铜。
不知春色深,但怪风日融。
颇闻西郊路,欲作朝霞烘。
何须逐流水,有马如游龙。
骑驴哦新句,醒醉同一空。
当年玄都观,葵麦栖残红。
却顾此幽绝,萧然对繁秾。
包山水脉通西垠,森然林屋开东晨。
飞仙下视三万顷,岂异滴水陶家轮。
时时馀浸被吴楚,赤子■■哀漂沦。
松江一支东入海,海道今者皆扬尘。
遂令洪波洄不吐,禹迹莫辨伪与真。
滔滔利往桥下水,省照黄绶孤吟身。
月轮行空万籁息,尚记此境清无伦。
当时苦恨无好句,空负岁月临江津。
得公新诗妙入理,羊酪敢方千里莼。
公言慎勿作境会,取舍过咎由来均。
吾君忧岁为民祈,天报精衷喜莫违。
盈尺定占京辇应,馀花犹到汝邦飞。
润流土脉沾濡洽,巧著寒梢点缀微。
春色欲随晴色动,劝耕农野渐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