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荒城眺涧阿,湾环几曲抱城过。
沦漪风动文章草,篆籀沙平学海波。
何处纻衣留缟带,虚传赤社指黄河。
折腰小吏空搔首,近较吴兴瘦更多。
独上荒城眺涧阿,湾环几曲抱城过。
沦漪风动文章草,篆籀沙平学海波。
何处纻衣留缟带,虚传赤社指黄河。
折腰小吏空搔首,近较吴兴瘦更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景象,诗人独自行走在荒凉的城墙上,眺望蜿蜒曲折的河流环绕着城墙而过。河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是自然界的文字与图案,在沙岸上形成篆籀般的波纹,象征着学海的广阔与深邃。
接着,诗人想象中有一条金带河,它如同一条神秘的纽带,连接着远方的缟带与赤社,似乎指向遥远的黄河。然而,这只是一个虚幻的传说,实际上,诗人所见的只是眼前的真实景色。
最后,诗人感慨于自己作为小官吏的辛劳,面对如此壮丽的自然风光,只能徒然地搔首以对。相较于吴兴的瘦削,这里的景象更加令人感到身心俱疲,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想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体验。
伊阙十五里,唐朝三百年。
岁寒林木在,王氏子孙传。
门有登龙客,风生饮虎泉。
丹方齐代刻,龛像魏时镌。
居士山长对,郎君谷已迁。
塔巍花缭绕,溪净竹婵娟。
水记空陈迹,烽台息旧烟。
陆浑平犷俗,八节稳渔船。
嗣绝伤宫傅,碑亡叹郑虔。
石楼延客醉,天竺伴僧禅。
寓目鸣銮地,追怀夺锦篇。
白云最深处,约我咏归田。
待次归来偃月城,邻公笑我拙谋生。
藏书有穴期传世,负郭无田不问耕。
朝市风波谁弄险,江湖鱼鸟自忘情。
吴门建第君何晚,水阁山斋到便成。
与君去岁金陵游,七月十日离楚州。
酒阑浩歌古亭下,白日雷雨催行舟。
片帆乘风破险浪,冉冉飞过芦花洲。
我时幸预鳌头荐,君以才术公卿留。
人生聚散散或聚,忽忽今会如萍浮。
君行何以赠君别,庄鹏九万抟高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