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西去失青牛,却坐青羊向益州。
我效初平仍一叱,可能分作钓鱼裘。
流沙西去失青牛,却坐青羊向益州。
我效初平仍一叱,可能分作钓鱼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青羊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
首句“流沙西去失青牛”,以“流沙”象征遥远与荒凉,“青牛”则暗指道家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此处或隐喻着某种失落或追寻的意味。接着“却坐青羊向益州”,“青羊”与“青牛”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道家文化的主题,而“向益州”则指向了诗人的目的地或精神归宿。
“我效初平仍一叱”,这里引用了汉代方士李初平的故事,他能呼石为牛,此处诗人自比初平,表达了自己追求超凡脱俗、改变现实的愿望。“可能分作钓鱼裘”,则以“钓鱼裘”这一形象,暗示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某种超自然力量实现理想状态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巧妙的典故运用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虐暑薰天,不减冰寒。涸阴凝地,讵累火燃。
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
口嗅不如鼻,耳视不如目。
车毂虽三围,讵可长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明有所弗睹,聪有所弗听。
验显微可包,示近远可度。
多难由多易,寡信由轻诺。一日二日,厥有万几。
忧之如舜,呜呼谁欺。
去岁彭城决上流,以致沙淤凡五尺。
踊愁今岁修防难,夏初临阅为忧剧。
增高培薄填蚁穴,骑墙且救燃眉厄。
水工忽报沙已刷,去三存二好消息。
有刷宁保无复渟,二分况苦犹然积。
比来此意那能置,伏秋大汛期旋迫。
亿万生灵命所系,南望廑怀萦刻刻。
伏汛已过白露近,章阅河恬手加额。
梦麟近自徐沛来,合之大吏言如一。
皆云其二近又刷,中泓深乃如宿昔。
北门水志我所设,饰辞谁能为损益。
尚待秋汛报平安,此时未敢心即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