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暖翠微浓,山包桂水重。
楼台悬一笋,井邑散诸峰。
肃杀流东极,玄黄战大冬。
疮痍新满路,不忍视军容。
日暖翠微浓,山包桂水重。
楼台悬一笋,井邑散诸峰。
肃杀流东极,玄黄战大冬。
疮痍新满路,不忍视军容。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作者屈大均在秋季眺望建陵时所见的景象。首句“日暖翠微浓”,以温暖的日光照耀下,山色翠绿浓郁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山包桂水重”一句,将山与水巧妙结合,展现出山水交融的壮丽景色。
“楼台悬一笋”描绘了远处楼台高耸,仿佛悬于竹笋之上的情景,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井邑散诸峰”则通过“井邑”(村庄)与“诸峰”(众多山峰)的对比,展现了广阔而错落有致的自然风光。
“肃杀流东极,玄黄战大冬”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季节的变化赋予了生命,描述了秋冬季节的肃杀之气和万物凋零的景象。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含了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
最后,“疮痍新满路,不忍视军容”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的深切同情。道路两旁满是战争留下的创伤,这不仅是物质上的破坏,更是心灵上的创伤。诗人不忍直视军容,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社会现实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处玄稽首,月陂张唐二公,别后思量。
倏忽年馀,迩闻却住天长。
常记讲师静位,说关西、作醮岐阳。
香花引,那郝公见道,大哂重阳。
便继处玄乱道,酹江月一句,寸念难忘。
踏尽铁鞋难觅,恍惚灵光。
自然无中妙有,道希夷、无物包藏。
功成去,上大罗,天赐玎珰。
望参差、冶城烟树。故人知在琳宇。
绣衣来就论文饮,随意割鸡炊黍。欢乐处。忘尔汝。
清谈况有神仙侣。一杯缓举。
放远目增明,遥岑出翠,俯仰几今古。
红尘梦,不到丹台紫府。寻真偶得佳趣。
两株翠柏参天起,千亩渭川烟雨。君已许。
向此地结亭,为我开窗户。朝来暮去。
待细揽烟霞,平分风月,挥洒锦囊句。
渺渺吟怀,望佳人兮,在天一方。
问鲲鹏九万,扶摇何力,蜗牛两角,蛮触谁强。
华表鹤来,铜盘人去,白日青天梦一场。
俄然觉,正醯鸡舞瓮,野马飞窗。徜徉。玩世何妨。
更谁道、狂时不得狂。
羡东方臣朔,从容帝所,西真阿母,唤作儿郎。
一笑人间,三游海上,毕竟仙家日月长。
相随去,想蟠桃熟后,也许偷尝。
悲欢绝念,视听忘怀,从初号曰希夷。
不晓根源,刚强说是谈非。
百般拈花摘叶,谩徒劳、使尽心机。
这些事,算人人易悟,个个难依。
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
上士无争,只要返朴除疑。
冥冥放开四大,把尘劳、一旦纷飞。
认得后,管教贤、拍手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