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枕中记,已厌邯郸尘。
君去访灵迹,复临漳水滨。
漳水西来几百里,长途日晚红尘起。
行人只解问黄梁,不悟卢生今亦死。
旧日丛台今若何,沧海桑田变已多。
名利驰驱人易老,白头犹向祠前过。
祠内真君是阿祖,清宵应得梦中语。
落落区寰吾与汝,终南太白在何处。
玄关消息肯相传,与君去去学长年。
我读枕中记,已厌邯郸尘。
君去访灵迹,复临漳水滨。
漳水西来几百里,长途日晚红尘起。
行人只解问黄梁,不悟卢生今亦死。
旧日丛台今若何,沧海桑田变已多。
名利驰驱人易老,白头犹向祠前过。
祠内真君是阿祖,清宵应得梦中语。
落落区寰吾与汝,终南太白在何处。
玄关消息肯相传,与君去去学长年。
这首诗名为《送吕山人往邯郸谒吕祖祠》,由明代诗人杨巍所作。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邯郸参拜吕祖祠的场景,以及对历史遗迹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我读枕中记,已厌邯郸尘”引出故事背景,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厌倦,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新旅程。接着,“君去访灵迹,复临漳水滨”点明友人此行的目的地——邯郸及其附近的自然景观。随后,“漳水西来几百里,长途日晚红尘起”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沿途景象的变换。
“行人只解问黄梁,不悟卢生今亦死”借用了“黄粱一梦”的典故,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被名利所累。接下来,“旧日丛台今若何,沧海桑田变已多”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名利驰驱人易老,白头犹向祠前过”进一步强调了名利追求可能导致的人生苦楚,即使到了老年,人们仍可能因过去的执着而感到遗憾。最后,“祠内真君是阿祖,清宵应得梦中语。落落区寰吾与汝,终南太白在何处。玄关消息肯相传,与君去去学长年”表达了对道家哲学的向往,希望在修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永恒。
整首诗以送别为引子,通过景物描写、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展现了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今年生日,庆一百省岁。
喜趁烧灯作欢会。
问先生有甚,阴德神丹,霜雪里、鹤在青松相似。
总无奇异处,只是天然,冷淡寻常旧家计。
探袖弄明珠,满眼儿孙,一壶酒、□向花间长醉。
且落魄、装个老人星,共野叟行歌,太平时世。
何人不爱,是江梅红绽。
雪野寒空冻云晚。
照清溪绰约,粉艳先春,包绛萼、姑射冰肌自暖。
上林花万品,都借风流,国色天香任欣羡。
共素娥青女,一笑相逢,人不见、悄悄霜宫月殿。
想乘云、是在玉皇前,粲蕊佩明珰,侍清都燕。
风流老峭,负不群奇表。
弹指超凡怎由教。
把俗儒故纸,推向一边,三界外、寻得一场好笑。
尘缘无处趓,应见宰官,苦行公心众难到。
这功名富贵,有也寻常,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
待接得、众生总成佛,向酒肆淫房,再逞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