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避世客,发白习儒经。
有地水空绿,无人山自青。
废梁悲逝水,卧木思荒庭。
向夕霏烟敛,徒看处士星。
云居避世客,发白习儒经。
有地水空绿,无人山自青。
废梁悲逝水,卧木思荒庭。
向夕霏烟敛,徒看处士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客人,他的头发已经斑白,却仍然致力于研读儒家经典。四周环境充满了自然之美,溪水潺潺,林间空气清新,没有人迹,只有山色自在显现。诗中还通过废弃的桥梁和流水,以及卧于木下的思念荒废的庭院,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哀伤与怀念。傍晚时分,烟霭渐起,但客人只是静坐观望那远处的隐士之星,似乎在寻找心灵上的慰藉。
诗中充满了淡泊明志、超然世外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哀愁。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每个字眼都透露着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赞颂。
绣户斜侵芳草,閒庭开遍棠梨。
朱帘抱愁不倦,翠黛无言自低。
刀尺年年塞北,梦魂夜夜辽西。
红颜一去难返,愁逐春风马蹄。
去年九月八日,相见正在长沙。
今年七月方半,两人一人归家。
飘零尚乃如此,何时同植桑麻。
堂有白发老母,邻有谷麦可赊。
岁月与我共此,辛苦何似天涯。
入门且作欢笑,宾朋无酒亦哗。
问我近来何状,春山近寸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