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秋七夕到佳辰,里俗争誇节物新。
乌鹊桥头已凉夜,黄姑渚畔暂归人。
裴回月御斜光敛,宛转蛛丝巧意真。
卜肆沈冥谁复问,年年槎路上天津。
开秋七夕到佳辰,里俗争誇节物新。
乌鹊桥头已凉夜,黄姑渚畔暂归人。
裴回月御斜光敛,宛转蛛丝巧意真。
卜肆沈冥谁复问,年年槎路上天津。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气,即农历七月初七,相传为牛郎织女的相会之日。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活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淡雅的秋意和深远的情思。
"开秋七夕到佳辰",点明了时间的美好,七月初七,正值夏秋交替之时,天气逐渐转凉,夜晚也变得宜人。这一句已经为读者营造出一个清新而又不失温馨的氛围。
"里俗争誇节物新",民间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喜悦,每逢佳节,都会有新的装饰和庆祝活动。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文化传承的连绵不断。
接下来的两句"乌鹊桥头已凉夜,黄姑渚畔暂归人",则描写了一幅秋夜景象。桥头和河畔,是古代诗人常喜欢凭吊的地方。这里的“乌鹊”指的是乌鸦或乌鸢之类的鸟,桥头已凉,表明天气转凉;而“黄姑渚畔暂归人”,则描绘出人们在黄昏时分返回家中的情景。这里的“暂归”,既有时间上的暂时,也有情感上的一种临时告别,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郁。
"裴回月御斜光敛,宛转蛛丝巧意真"一句中,“裴回”可能是指某种车马行走的声音,或许只是一个拟声词,用以营造氛围。这里的“月御斜光敛”,则是说月亮似乎在低垂,光线变得柔和而又神秘;“宛转蛛丝巧意真”中,“蛛丝”指的是蜘蛛的网,这里用来比喻牛郎织女之间的情思。整句话通过对光线和蛛丝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细腻而深情的氛围。
"卜肆沈冥谁复问,年年槎路上天津"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过往岁月的一种沉思。这里的“卜肆”可能指的是古代占卜之术,用来象征对过去的回忆和探寻;“沈冥”则意味着深邃莫测,谁还会去询问那些已经成为历史尘埃的事物呢?最后,“年年槎路上天津”中,“槎路”即牛郎织女相会之路,而“天津”,既有桥的意思,也隐喻了通往天堂的道路。这两句诗,通过对过往美好的追忆和对未来某种超脱现实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虽未直白叙述七夕故事,但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情思,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世界。
十月河已冰,朔风苦萧瑟。
之子望松楸,行行雪没膝。
乌乌啼以南,乌乌啼以北。
一啼一白头,阿母不可得。
墓道何巉岩,送者皆匍匐。
飞土逐丰狐,殷勤助封植。
而我独不遑,泪垂但沾臆。
以君孝子思,茫茫此何极。
母兮在苍天,朝朝见颜色。
母兮在黄泉,暮暮闻叹息。
文章为牺牲,仁义为鼎实。
庶几贻令名,以为天下则。
树木何飕飕,黄云千里愁。
日月争驱驰,民生谁获休。
置酒华阳馆,五鼎烹肥牛。
太子捧金卮,美人弹箜篌。
数石不得醉,悲歌恨仇雠。
歌舞欢未终,将军刎其头。
惊风起燕台,滹沱咽不流。
男儿得死所,其重如山丘。
白刃若春风,功名非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