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庭弱柳一枝清,未作游丝态已生。
花下银筝传小调,不须春日得闻莺。
芳庭弱柳一枝清,未作游丝态已生。
花下银筝传小调,不须春日得闻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首句“芳庭弱柳一枝清”,以“芳庭”点明地点,暗示了环境的优雅与清幽;“弱柳”则形象地描绘出柳树柔美的姿态,一“清”字更添了几分清新脱俗之感。这一句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小院中,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次句“未作游丝态已生”,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柳树未长出游丝的状态生动地展现出来。游丝是春天特有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萌动和希望的开始。诗人在这里通过“未作”与“已生”的对比,强调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即使还未完全展现出游丝的姿态,但生命力已经悄然勃发。
第三句“花下银筝传小调”,将画面进一步丰富,引入了音乐元素。在繁花盛开的背景下,一位女子轻弹银筝,演奏着悠扬的小曲。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赋予了场景以情感的温度,仿佛能听到那琴声中蕴含的细腻情感,感受到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最后一句“不须春日得闻莺”,以“不须”二字转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意思是说,春天的鸟鸣并非不可或缺,因为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无论是音乐还是自然的声音,都能带来愉悦和心灵的触动。这句话既是对前文音乐与自然景象的总结,也是对整体意境的升华,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少年振臂入场屋,寸晷谩书誇拙速。
中年收敛归法度,不能为颜仅为谷。
晚岁颇为忧患困,弱腕不禁事物逐。
要之作字非所长,空腔仅存十年读。
有客来从析津头,翰墨多藏玉韫椟。
从我乞书戏我耳,为君小试知君蹙。
长笺净练雪不如,墙角鼠芒嗟已秃。
此邦椽笔广文翁,何用更向寒汀索野鹜。
洛阳中州中,长安中州雄。
大山巨泽九土镇,三光五岳淑景通。
君居洛南雅是温石辈,今佐大幕全护咸秦冲。
高怀颇堪陪坐啸,逸气直上干青空。
筹帷暇日频访古,溪山好处须从容。
秦宫汉苑久已成陈迹,寒烟茂树倏忽迷西东。
车邻激壮满汧渭,周雅博大基镐丰。
请君收取入笔砚,可以陶写诗书胸。
由秦而西是为入蜀道,乘兴一登岷峨矗天峰。
我家正住岷峨下,定有乡人故老诹衰踪。
为言仗节瀛海上,齿发衰谢气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