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江亭簇暮烟,城根老树浸江澜。
何人临静夜歌罢,独客凭高秋兴宽。
直下路通诸国远,偏东山隔半溪寒。
渔翁似会清吟意,笑逐江鸥过浅滩。
城上江亭簇暮烟,城根老树浸江澜。
何人临静夜歌罢,独客凭高秋兴宽。
直下路通诸国远,偏东山隔半溪寒。
渔翁似会清吟意,笑逐江鸥过浅滩。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景象,诗人站在城上江亭之中,望着暮色渐浓的烟霭,以及老树根部被江水浸泡的情景。诗中的“何人临静夜歌罢”一句,表达了一种期待或是回忆中的音符,仿佛有人在安静的夜晚唱完了歌。而“独客凭高秋兴宽”则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豁达,他独自一人站在高处,感受着广阔的秋意。
接下来的“直下路通诸国远,偏东山隔半溪寒”,描写了眼前的道路直接通往远方,而偏东的山峦则隔开了一条半冷不热的小溪。这里展现了诗人对遥远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眼前景物的观察。
最后,“渔翁似会清吟意,笑逐江鸥过浅滩”,则是诗人对渔翁(可能指渔夫或游子)似乎懂得清澈之声的赞美,以及他看到江鸥(一种水鸟)在浅滩上嬉戏时的快乐。这里传达了一种自然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自然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绿水开名墅,青郊带院门。
林幽山籁寂,沙暖谷禽喧。
野渡潮通舸,芳蹊竹荫垣。
荆扉临水次,瓜地接平原。
旭日衔窗过,飞霞挟栋鶱。
卧槎疑跨涧,纤卉杂编籓。
霁色来山翠,滩声涨水浑。
池方偏贮月,阁短欲延暄。
灌木危栖鹳,垂藤袅挂猿。
溪諠来水市,夜火望渔村。
汎月移鸥楫,行春驾犊辕。
词人频问字,舟子误寻源。
混迹时群鹿,遗荣且避鹓。
东山方系望,谁道贲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