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梦龙门,兹晨越三峡。
湍雷翻水花,林风坠霜叶。
行人与飞鸟,邂逅忽相接。
寺门苍崖削,松台紫云叠。
我欲穷源泉,于兹将远涉。
所恐触潜虬,俯视为气慑。
宿昔梦龙门,兹晨越三峡。
湍雷翻水花,林风坠霜叶。
行人与飞鸟,邂逅忽相接。
寺门苍崖削,松台紫云叠。
我欲穷源泉,于兹将远涉。
所恐触潜虬,俯视为气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三峡涧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首句“宿昔梦龙门,兹晨越三峡”以梦境开篇,引出现实中的三峡之行,仿佛梦境与现实交织,预示着旅程的不平凡。接着,“湍雷翻水花,林风坠霜叶”两句,生动描绘了三峡的壮美景象:湍急的水流中,水花翻腾如雷鸣;山林间的风吹落霜叶,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凄美的氛围。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三峡独特的自然风貌。
“行人与飞鸟,邂逅忽相接”则以人与自然的偶然相遇,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增加了旅途的趣味性和神秘感。接下来,“寺门苍崖削,松台紫云叠”两句转向对沿途寺庙的描绘,苍劲的岩石与古老的松树,以及环绕其上的紫色云雾,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暗示着旅途中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
最后,“我欲穷源泉,于兹将远涉”表达了诗人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决心,同时也预示了旅程的继续。而“所恐触潜虬,俯视为气慑”则以“潜虬”(深海中的龙)为喻,表达了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以及在探索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三峡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旅途哲思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在面对未知时的勇敢与坚持。
东山西山双袖舞,中有清宫蟠万础。
云横朱阁碧梧寒,风扫石坛苍桧古。
道人宾实其姓方,来从何许今几霜。
诛蒿仆蓬殿突兀,玉华紫气腾真香。
胸奇腹愤无人识,我独相从似畴昔。
时时苦语见针砭,邂逅天涯得三益。
明朝归客上归艎,重到晞真计渺茫。
只有双鱼相问讯,歙江之水通吴江。
冻云埋山天冥濛,北风无情雪塞空。
道傍人稀鸟飞绝,问君东游何匆匆。
君言薄官淡无味,免俗未能聊复尔。
我评兹事一鸿毛,因行且看佳山水。
陵阳楼阁压高城,烟屏百叠双流横。
姑孰江亭更奇绝,浓黛两抹长眉青。
山形成龙复成虎,六代遗踪供吊古。
大荒莽苍江水黄,两涘风烟眇吴楚。
却浮一苇下长川,浮玉低昂波聒天。
梁溪南岸小停橹,一酌人间第二泉。
阊门峨峨过吾国,姑苏临波照金碧。
太湖三万六千顷,上有垂虹跨南极。
我家越相尚神游,试从烟浪访扁舟。
问讯白鸥相记否,谓言久客不胜愁。
软红三尺长安道,九重城阙乾坤绕。
西湖山寺浙江楼,君昔曾游今更好。
故人客馆中天开,非君谁上黄金台。
挽著天衢五云上,却望江湖如梦回。
万境何如一丘壑,几时定解冠裳缚。
幔亭山下桂丛深,清社向来都寂莫。
《胡宗伟罢官改秩举将不及格往谒金陵丹阳诸使者遂朝行在颇有倦游之叹作诗送之》【宋·范成大】冻云埋山天冥濛,北风无情雪塞空。道傍人稀鸟飞绝,问君东游何匆匆。君言薄官淡无味,免俗未能聊复尔。我评兹事一鸿毛,因行且看佳山水。陵阳楼阁压高城,烟屏百叠双流横。姑孰江亭更奇绝,浓黛两抹长眉青。山形成龙复成虎,六代遗踪供吊古。大荒莽苍江水黄,两涘风烟眇吴楚。却浮一苇下长川,浮玉低昂波聒天。梁溪南岸小停橹,一酌人间第二泉。阊门峨峨过吾国,姑苏临波照金碧。太湖三万六千顷,上有垂虹跨南极。我家越相尚神游,试从烟浪访扁舟。问讯白鸥相记否,谓言久客不胜愁。软红三尺长安道,九重城阙乾坤绕。西湖山寺浙江楼,君昔曾游今更好。故人客馆中天开,非君谁上黄金台。挽著天衢五云上,却望江湖如梦回。万境何如一丘壑,几时定解冠裳缚。幔亭山下桂丛深,清社向来都寂莫。
https://shici.929r.com/shici/n9x1ke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