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向灵溪息此身,风泉竹露净衣尘。
月明石上堪同宿,那作山南山北人。
夜向灵溪息此身,风泉竹露净衣尘。
月明石上堪同宿,那作山南山北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宿天竺寺寄灵隐寺僧》。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夜在古寺中的宁静与孤独,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
"夜向灵溪息此身,风泉竹露净衣尘。"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于灵溪边上安顿自己的身心,同时也让自己的衣物在清新的风、泉水和竹叶间洗涤掉尘世的污渍。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享受,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精神层面上的净化与升华的向往。
"月明石上堪同宿,那作山南山北人。"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个清澈的夜晚,月光洒落在坚硬的岩石之上,诗人仿佛可以与这宁静的自然景象共同度过夜晚。这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表明他对于外界喧嚣的超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那作山南山北人”一句,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以及对于自我定位的一种迷茫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清新而又带有一丝孤独和哲思的画面。
吴山那可说,已觉心耳静。
忍事如忍欲,可遏不可骋。
人生如此耳,黄白满朝镜。
宁怀斗升粟,不理东南艇。
君从湖上归,颇说寒事竟。
沙草柔动色,溪喧鱼不定。
烦君冰玉句,缓作江湖兴。
君诗如静女,妙绝人所敬。
不更风雨秋,下有桃李径。
试写孤竹君,名成三绝郑。
五士三不同,烦公以诗诉。
强酒古所辞,妙语神其吐。
自念每累人,举扇毋我污。
复使两欧阳,缩手不分付。
平生西方社,努力须自度。
不忧龟九头,肯畏语一误。
顿悟而渐修,从此辞世故。
公看万金产,宁能一朝具。
两生文章家,夙记鸣蝉赋。
请公坚城垒,兵来后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