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以脩身,末惟利之渔。
夏侯诧拾芥,桓荣陈其车。
初学眯训诂,利心已炎如。
为吏未识字,嗜贿不顾躯。
青青陵陂麦,歌声何舒舒。
金椎勿造次,恐伤口中珠。
岂不事诗礼,所为乃凶渠。
用世率此辈,生灵夫何辜。
读书以脩身,末惟利之渔。
夏侯诧拾芥,桓荣陈其车。
初学眯训诂,利心已炎如。
为吏未识字,嗜贿不顾躯。
青青陵陂麦,歌声何舒舒。
金椎勿造次,恐伤口中珠。
岂不事诗礼,所为乃凶渠。
用世率此辈,生灵夫何辜。
这首诗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方回的作品,属于古典诗歌中的五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夏侯诧拾芥和桓荣陈车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与道德操守的重视,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首先,“读书以脩身”表明读书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品德,“末惟利之渔”则指许多人只追求物质利益而忽略了道德修养。夏侯诧拾芥和桓荣陈车都是历史上因守节而著名的人物,通过对他们的提及,诗人强调了个人品行与道德的重要性。
“初学眯训诂”表明作者本人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教诲,“利心已炎如”则暗示当时社会中贪图私利之心泛滥,已经达到一种极端的地步。接着的两句,“为吏未识字,嗜贿不顾躯”,描绘了一种官员不知书而只图贿赂、不惜牺牲身体健康的情景。
“青青陵陂麦,歌声何舒舒”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也可视为诗人心中的一片净土。紧接着,“金椎勿造次,恐伤口中珠”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于言论和批评应当慎重,不应轻率发言以免伤害到他人的道德情操。
最后两句,“岂不事诗礼,所为乃凶渠。用世率此辈,生灵夫何辜”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他认为那些不重视文化与道德修养的人其实是在造就灾难,而这种行为对于世间众生来说是多么的不幸。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和自身修养的对比,抨击了当时社会上的贪婪与腐败,并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海天向晚,渐霞收馀绮,波澄微绿。
木落山高真个是,一雨秋容新沐。
唤起嫦娥,撩云拨雾,驾此一轮玉。
桂华疏淡,广寒谁伴幽独。
不见弄玉吹箫,尊前空对此,清光堪掬。
雾鬓风鬟何处问,云雨巫山六六。
珠斗斓斒,银河清浅,影转西楼曲。
此情谁会,倚风三弄横竹。
依依客馆夜燃膏,子夜羁愁无处逃。
闲炷炉香听夜雨,快斟杯酒读离骚。
休惊时节云何速,独吊古人殊不遭。
一阵晓寒催画角,朝来爽气碧山高。
半生羁旅,岁度经元夜。
长是竞虚名,把良宵、等闲叶舍。
去年元夜,道得□身间,依旧是,客长安,寂寞孤眠者。
今年元夜。
也则非乡社。
却有人□约,携手□、灯前月下。
那知风雨,此事又参差,成怨恨,独凄惶,清泪潸然洒。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喜元宵三五,纵马御柳沟东。
斜日映珠帘,瞥见芳容。
秋水娇横俊眼,腻雪轻铺素胸。
爱把菱花,笑匀粉面露春葱。
徘徊步懒,奈一点、灵犀未通。
怅望七香车去,慢辗春风。
云情雨态,愿暂入阳台梦中。
路隔烟霞,甚时还许到蓬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