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苟不常,天地也局促。
憔悴对江山,含愁妒花木。
会看百年间,韶光如转毂。
富贵亦等闲,贫贱非我独。
下士茹草根,高轩厌梁肉。
悠悠安足论,两手聊摩腹。
人心苟不常,天地也局促。
憔悴对江山,含愁妒花木。
会看百年间,韶光如转毂。
富贵亦等闲,贫贱非我独。
下士茹草根,高轩厌梁肉。
悠悠安足论,两手聊摩腹。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苏仲所作,名为《写怀三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人心苟不常,天地也局促”,开篇即揭示了人心的多变性,认为如果人心不能保持常态,那么即使是广阔的天地也会显得狭小和局限。这种对比,强调了人心在理解世界中的重要性。
接着,“憔悴对江山,含愁妒花木”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画面,诗人面对壮丽的江山和美丽的花木,却感到内心愁苦,甚至产生嫉妒之情。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外界美好的欣赏,又有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忧愁。
“会看百年间,韶光如转毂”则以时间的流逝为喻,感叹人生的短暂,如同转动的车轮,一去不复返。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感慨,也是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深刻洞察。
“富贵亦等闲,贫贱非我独”进一步探讨了社会地位与个人命运的关系。诗人认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不是个人所能完全掌控的,体现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
“下士茹草根,高轩厌梁肉”通过对比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下层人士生活艰苦,只能吃草根度日;而上层社会则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厌倦了过于奢华的饮食。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也体现了他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最后,“悠悠安足论,两手聊摩腹”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在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时,他选择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来面对,通过自我安慰和自我调适来寻求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社会、自然等多方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个体命运的反思,也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和人文关怀。
关西兵马盛车邻,君向吴门望缇群。
聚米山川都掌内,折胶天气及秋分。
大将军令穷青海,三受降城起拂云。
壮士不甘文学老,应须一剑取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