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零唯浊酒,落拓总狂生。
彭泽差闻道,高阳横得名。
罢来诗惨淡,卧久兴凄清。
日对春湖色,潺湲懒濯缨。
漂零唯浊酒,落拓总狂生。
彭泽差闻道,高阳横得名。
罢来诗惨淡,卧久兴凄清。
日对春湖色,潺湲懒濯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攀龙在春日里闲居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淡淡的忧郁和对过往的回忆。首句“漂零唯浊酒”,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孤独与放纵,以浊酒自慰,暗示了他内心的不平与无奈。接着,“落拓总狂生”一句,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形象,一个不拘小节、放浪形骸的狂士形象跃然纸上。
“彭泽差闻道,高阳横得名”两句,借用了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陶渊明(字元亮,号彭泽)和刘伶(字伯伦,号高阳)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罢来诗惨淡,卧久兴凄清”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罢官后的诗作显得格外悲凉,长时间的卧病或闲居使得他的心情更加凄清。这种情感的流露,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也有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和哀愁。
最后,“日对春湖色,潺湲懒濯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慵懒的画面,诗人每日对着春日湖水的颜色,湖水潺潺流淌,似乎连整理帽缨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以及对世事的看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平静,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道人避世氛,山腰著祇园。
千夫斸青冥,豁达窗户搴。
鬼神间施设,俨护龙象筵。
法鼓空中鸣,龙卧层崖巅。
幽灵骇今昔,异事樵夫传。
眷兹水云侣,精赏托妙缘。
努力办己事,追驾佛祖肩。
凭高发钟磬,梵音落诸天。
况时解禅缚,迢遥倚层轩。
放意万物外,目送孤鸿翩。
福州多僧天下闻,缁衣在处如云屯。
何人能了一大事,斋鱼粥鼓徒纷纷。
云中复表第二月,何异污渠鉴毛发。
不独诗人水镜昏,定知佛祖龛灯灭。
道人朅来南山下,盖头随分茅一把。
菩萨果地已孤高,石廪峰前更潇洒。
草庵初就来乞名,试往寻之水竹清。
莫讶此庵安四壁,大千沙界总分明。
观君所至金碧焕,公才利用如澄观。
邻僧无赖苦侵疆,何似古人不争畔。
从他三毒痴贪嗔,我自元无一点尘。
携庵南北东西住,万象光中独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