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啄儿粟,一啄还一呼。
细腰日祝子,自怜族鳏孤。
赋形在穹壤,此情谁独无。
古来骨肉间,爱深色自愉。
愧我无黄金,贻以竹与蒲。
勉哉读父书,尧桀性不殊。
母鸡啄儿粟,一啄还一呼。
细腰日祝子,自怜族鳏孤。
赋形在穹壤,此情谁独无。
古来骨肉间,爱深色自愉。
愧我无黄金,贻以竹与蒲。
勉哉读父书,尧桀性不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传统美德的颂扬。诗中的“母鸡啄儿粟,一啄还一呼”生动地展示了母爱的细腻与关切,每一次喂食都伴随着呼唤声,体现出母亲对于孩子的不离不弃。
“细腰日祝子,自怜族鳏孤”则透露出诗人对家庭和亲情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哀愁。这里的“细腰”形象化地表达了女性的柔美,而“日祝子”则是对未来繁衍后代的美好愿景。然而,这种愿景与诗人目前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赋形在穹壤,此情谁独无”一句,则将个人情感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宇宙之中。这里的“穹壤”暗指大地,意味着这种对亲情的眷恋是普遍存在于人世间的情感,没有人能够独自承受或体验。
“古来骨肉间,爱深色自愉”这两句诗强调了血缘关系中的深厚情感,这种爱不仅是内心的满足,更是外在表现上的自然流露。这里的“骨肉”比喻手足之亲,即家族成员之间天然的联系。
“愧我无黄金,贻以竹与蒲”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像古代父母那样,用贵重之物来馈赠后代的遗憾。然而,他仍旧能够用最质朴的方式——竹子和草编制品来传递爱意。
最后,“勉哉读父书,尧桀性不殊”则表明了诗人通过阅读先辈留下的书籍,感受到与古圣先贤相同的人性,这种人性的连续性和永恒性,是超越时间的重要精神财富。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回应,展现了一个温暖而又内敛的情感世界。
齐鲁灾馑馀,民伤常切意。
赈救纵多方,岂如有秋赐。
麦收聊糊口,未足半岁积。
所冀大田熟,渐可苏凋敝。
迩来雨旸时,绿陇垂嘉穟。
敢存即安心,不无颙望志。
节使及抚臣,均有安民寄。
其言岂欺诬,而但陈祥瑞。
更虑西成遥,予怀曷有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