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光阴日半斜,因缘已透更何嗟。
饱参禅窟传心印,一见桃溪悟落花。
了得顿门方自在,修持径路断无差。
世人学道徒勤苦,终日蒸炊只是沙。
百岁光阴日半斜,因缘已透更何嗟。
饱参禅窟传心印,一见桃溪悟落花。
了得顿门方自在,修持径路断无差。
世人学道徒勤苦,终日蒸炊只是沙。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超脱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佛法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开篇“百岁光阴日半斜”,以时间的流逝象征生命的短暂,引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接着,“因缘已透更何嗟”表达出对命运与因果关系的领悟,暗示了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饱参禅窟传心印,一见桃溪悟落花”两句,通过参禅悟道和自然界的细微观察,揭示了心灵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以及从日常生活中体悟真理的智慧。禅宗的“心印”寓意内心的真谛,而“悟落花”则象征着对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了得顿门方自在,修持径路断无差”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真谛,顿悟与渐修并重,强调了内心自由与修行路径的正确性。最后,“世人学道徒勤苦,终日蒸炊只是沙”以讽刺的口吻,批评了盲目追求外在形式的修行者,指出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醒与解脱,而非表面的劳碌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和生命、自然与心灵、修行与觉悟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秀岭接重烟,嵚岑上半天。
绝岩低更举,危峰断复连。
侧石倾斜涧,回流泻曲泉。
野红知草冻,春来鸟自传。
树锦无机织,猿鸣讵假弦。
叶密风难度,枝疏影易穿。
抱帙依闲沼,策杖戏荒田。
游心清汉表,置想白云边。
荣名非我愿,息意且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