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实柄咸淳,无君欲不臣。
举朝皆谄子,此老独全人。
去国獒频嗾,居村虎自驯。
伤心诸狎客,容易竟亡陈。
谁实柄咸淳,无君欲不臣。
举朝皆谄子,此老独全人。
去国獒频嗾,居村虎自驯。
伤心诸狎客,容易竟亡陈。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全州吕农簿挽诗三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忠良之士难以立足的哀叹。
“谁实柄咸淳,无君欲不臣。”这两句表明在一个缺乏真正领导的环境中,诗人即使想要保持忠诚也不容易,因为没有君主的正直领导,诗人的忠心也就无处安放。
“举朝皆谄子,此老独全人。”这里诗人指出整个朝廷充斥着阿谀奉承的小人,只有诗中所说的“此老”——可能是指吕农簿挽,或者是理想中的正直之士——保持了完整的人格。
“去国獒频嗾,居村虎自驯。”这两句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政治环境的险恶。獒犬在国外频频狂吠,象征着朝廷中忠良之声被压制;而老虎居于村野却变得温顺,这暗示了本应凛冽强硬的事物或人格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只能委曲求全。
“伤心诸狎客,容易竟亡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轻易与时势妥协、甚至因此而失去自己初衷的“诸狎客”的哀伤和批评。这里的“诸狎客”可能是指那些为了保全自己而随波逐流的人,而“容易竟亡陈”则意味着这样的态度最终将导致个人的毁灭。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深刻地揭示了宋末元初时期的政治现实,以及诗人对于忠良之士难以存身的无力感。
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
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晚风朝露实多宜。
秋日高鸣独见知。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
流乱罢还续。酸伤合更离。暂听别人心即断。
才闻客子泪先垂。故乡已超忽。空庭正芜没。
一夕复一朝。坐见凉秋月。河流带地从来崄。
峭路干天不可越。红尘早弊陆生衣。
明镜空悲潘掾发。长安城里帝王州。
鸣钟列鼎自相求。西望渐台临太液。
东瞻甲观距龙楼。说客恒持小冠出。
越使常怀宝剑游。学仙未成便尚主。
寻源不见已封侯。富贵功名本多豫。
繁华轻薄尽无忧。讵念嫖姚嗟木梗。
谁忆田单倦土牛。归去来。青山下。
秋菊离离日堪把。独焚枯鱼宴林野。
终成独校子云书。何如还驱少游马。
《听鸣蝉篇》【隋朝·卢思道】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流乱罢还续。酸伤合更离。暂听别人心即断。才闻客子泪先垂。故乡已超忽。空庭正芜没。一夕复一朝。坐见凉秋月。河流带地从来崄。峭路干天不可越。红尘早弊陆生衣。明镜空悲潘掾发。长安城里帝王州。鸣钟列鼎自相求。西望渐台临太液。东瞻甲观距龙楼。说客恒持小冠出。越使常怀宝剑游。学仙未成便尚主。寻源不见已封侯。富贵功名本多豫。繁华轻薄尽无忧。讵念嫖姚嗟木梗。谁忆田单倦土牛。归去来。青山下。秋菊离离日堪把。独焚枯鱼宴林野。终成独校子云书。何如还驱少游马。
https://shici.929r.com/shici/wsDM7eQ.html
菱角何纤纤,菱叶何田田。
鸳鸯与鸂鶒,对对浮清川。
采菱白晰郎,荡桨后复前。
偶逢西家姝,隔浦来采莲。
娇容入花乱,素腕随荇牵。
要住语绸缪,风动裙带偏。
采采忘采角,但采叶在船。
赠我双莲子,庶几不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