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放歌行》由明代诗人江源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诗中以豪迈之气贯穿始终,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历史人物的评述。
首句“我生不与草木同,胸中慷慨气吐虹”,开篇即展现出诗人与众不同的生命态度,胸中激荡着慷慨豪情,如同彩虹般绚烂。接下来,“经纶于我若固有,古人糟粕何须攻”两句,表明诗人自信于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不屑于对古人成就的过分推崇或批判,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也曾独对黄金殿,也曾三挂天山弓”描绘了诗人曾经的辉煌经历,无论是面对权力的殿堂还是勇猛的战场,都展现了其非凡的勇气和能力。然而,“蹉跎岁月苟不学,昨日少年今老翁”则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即使曾有过辉煌,但岁月的流逝也让人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
“人生万事无不有,世故浮云变苍狗”一句,将人生比作变幻莫测的浮云,形象地表达了世事无常,人生百态。接着,“逆旅匆匆谁百年,贵贱古今骨同朽”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指出无论身处高位还是低贱,最终都将化为尘土,生命的本质是相同的。
“走马红尘三十秋,老大徒伤未回首”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反思,感叹自己在红尘中奔波了三十年,到头来却未曾真正回头审视自己的人生。随后,“腹中不生丁固松,门前学种陶潜柳”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内心深处保持独立,像丁固一样不被世俗所束缚,同时学习陶渊明的淡泊名利。
“淮阴事业绝世奇,胡为富贵昧先几”是对历史人物韩信的评价,赞美其非凡的才能,同时也提出疑问,为何有些人会在富贵面前迷失自我,忽视了先人的智慧和警示。
“狗烹兔死良可惜,钟室千年怨阿谁”则是对历史上一些悲剧性事件的感慨,表达了对英雄末路、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不闻三杰中更杰,封留先与赤松期”提到汉初三杰,暗示了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的杰出者或许并非显赫一时的人物,而是那些能够功成身退、保持自我本色的人。
“功成身退乃天道,不然鸟喙终见疑”强调了功成名就后适时退隐的重要性,避免因权力和地位而招致不必要的猜疑和祸患。
最后,“令人不如古人好,为官未老休官早”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钦佩,认为他们能够在官场达到一定成就后及时抽身,享受自由的生活。诗人决定效仿古人,选择在官位尚未达到顶峰时便辞官归隐,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
“我且五湖归去来,黄菊青尊任倾倒”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官场,回归自然的情景,期待在五湖四海之间自由游历,与黄菊相伴,畅饮美酒,尽情享受生活。
“生前若不各尽欢,死后身名亦枯槁”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因为死后无论名声如何,都无法改变生命的本质。
“试看金谷旧池台,败瓦颓垣没秋草”以金谷园为例,展示了昔日繁华之地如今荒废破败的景象,寓意人生如梦,繁华终将消逝,唯有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才是永恒。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历史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哲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