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周编修功叙南归省亲》
《送周编修功叙南归省亲》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京华每日念慈闱,目断西江思欲飞。

方切陈词趋北阙,喜闻给驿赐南归。

蓟门天阔鸿声远,淮海霜清木叶稀。

想得到家称寿日,天香犹自染班衣。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的《送周编修功叙南归省亲》。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周编修即将南归省亲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

首句“京华每日念慈闱”,点明了京城的生活与对家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每日都在心中怀念着父母。接着“目断西江思欲飞”一句,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而心神不宁的情状,仿佛要飞向西江去寻找亲人。

“方切陈词趋北阙”表明诗人正准备上书朝廷,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请求。然而,当得知友人将被赐予南归的机会时,“喜闻给驿赐南归”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份喜悦不仅因为友人能回家探亲,也可能是预感到自己也可能有机会回到故乡。

后两句“蓟门天阔鸿声远,淮海霜清木叶稀”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北方景象和清冷的南方秋景,通过对比展现了南北两地的不同风貌,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深切思念。

最后,“想得到家称寿日,天香犹自染班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回家后与家人共度佳节的美好想象,以及对传统孝道的尊重。这里的“天香”可能象征着吉祥如意,而“班衣”则是古代孝子在父亲生日时穿着的服装,以此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

五风十雨亦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

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

(0)

泊舟

小舟寻夜泊,明月散风澜。

故人相别处,双鹭立前滩。

(0)

寄熙本明二首·其一

在山无事入城中,每问归樵得信通。

松室夜灯禅影瘦,石潭秋水道心空。

幽扉独掩林间雨,疏磬遥传谷口风。

几度行吟欲相觅,乱流深涧隔西东。

(0)

渔歌子.渔父歌四首·其一

春水孤篷发棹讴。彩虹为线月为钩。

桃花浪,杜若洲。此处垂钩钓玉虬。

(0)

南乡子.美人浴

晚鬓卸惊鸦。促办温泉屑木瓜。

俯向灯前开绣衵,羞他。一手斜牵小婢遮。

春水浸梨花。香雾侵人胜馆娃。

自是深闺人不见,棂纱。更有春光漏一些。

(0)

送客洞庭西

送客洞庭西,雷堆青两两。

陈殿出空明,吴城连苍莽。

春随湖色深,风将潮声长。

杨柳读书堂,芙蓉采菱桨。

怀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