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茫茫无清风,及及皇皇兴兵戎。
秦师东出山东尽,蒙恬北征漠北空。
虽知扫尽熊与虎,尚有所忽虿及蜂。
楚人一炬阿房烬,徒令后人笑祖龙。
天下茫茫无清风,及及皇皇兴兵戎。
秦师东出山东尽,蒙恬北征漠北空。
虽知扫尽熊与虎,尚有所忽虿及蜂。
楚人一炬阿房烬,徒令后人笑祖龙。
此诗《读史》由清代诗人刘慎荣所作,以历史为镜,深刻反思了战争与权力的残酷。开篇“天下茫茫无清风,及及皇皇兴兵戎”描绘了战乱纷飞的时代背景,一片混乱与动荡之中,权力的欲望驱使着人们发动战争。接着,“秦师东出山东尽,蒙恬北征漠北空”两句,通过秦始皇的对外扩张行动,展现了大规模征服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征服带来的空虚与后果。
“虽知扫尽熊与虎,尚有所忽虿及蜂”则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即便能征服强大的敌人,却往往忽视了更细微、更具破坏力的力量。这里“熊与虎”象征强大的敌人,“虿及蜂”则比喻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小势力或潜在威胁,提醒人们在追求权力与征服时,不应忽视任何潜在的挑战。
“楚人一炬阿房烬,徒令后人笑祖龙”最后两句,以秦始皇焚书坑儒和修建阿房宫的典故,讽刺了权力的滥用和奢侈所带来的后果。阿房宫的毁灭,不仅象征着奢华与权力的消逝,也预示着历史的嘲讽与后人的反思。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权力、战争以及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
老翁紫霓裳,巾舄何太古。
长耳双方瞳,炯然精英聚。
玄鹿千岁放不骑,灵木九节手自拄。
或时探箓向会稽,还见寻丹入岣嵝。
丹成依旧住人间,羽盖芝旌往复还。
白云暮去洛阳市,紫气朝来函谷关。
我闻安期生,亦有老聃氏。
飘飖千载人,此翁无乃是洗髓。
俄惊海水浅,驻颜恰喜桃花似。
洞天不解记春秋,世人犹共论甲子。
小年大年谁得知,优游空负沧洲期。
茫茫河清竟难俟,冥冥劫烬胡不窥。
嗟余愿得斋心长跽此翁侧,受翁素书习服食,后天常存游八极。
使君骢马双紫缨,绣衣晃晃初日明。
慨然别我向闽越,索我为歌武夷行。
武夷之山何嵚崟,青峦赤嶂双千寻。
连峰回合三十六,翠玉尅画芙蓉森。
我闻此中灵气聚,往往群仙下芝羽。
地脉似与三山通,终南王屋那能伍。
秦人初识武夷君,汉世曾传封禅文。
鸾车一去千岩暝,幔亭綵屋飞氤氲。
悬崖石室何年发,坐视人寰意超越。
明月时窥仙灶丹,流霞常护灵函骨。
丹成骨蜕故依然,瑶草琅玕满洞天。
樵客问津花落处,山人得道鹤归年。
吁嗟名境岂常遇,昔贤千载悲同趣。
谪仙天姥空梦游,昌黎华岳穷归步。
我亦曾修餐玉方,青城石髓谁能将。
吹笙浪拟追吾祖,执戟犹惭作汉郎。
羡君斯行真自得,而我犹怜阻南北。
何人还同赓棹歌,颓然不辨沧洲色。
《武夷行赠王石沙侍御按闽》【明·王立道】使君骢马双紫缨,绣衣晃晃初日明。慨然别我向闽越,索我为歌武夷行。武夷之山何嵚崟,青峦赤嶂双千寻。连峰回合三十六,翠玉尅画芙蓉森。我闻此中灵气聚,往往群仙下芝羽。地脉似与三山通,终南王屋那能伍。秦人初识武夷君,汉世曾传封禅文。鸾车一去千岩暝,幔亭綵屋飞氤氲。悬崖石室何年发,坐视人寰意超越。明月时窥仙灶丹,流霞常护灵函骨。丹成骨蜕故依然,瑶草琅玕满洞天。樵客问津花落处,山人得道鹤归年。吁嗟名境岂常遇,昔贤千载悲同趣。谪仙天姥空梦游,昌黎华岳穷归步。我亦曾修餐玉方,青城石髓谁能将。吹笙浪拟追吾祖,执戟犹惭作汉郎。羡君斯行真自得,而我犹怜阻南北。何人还同赓棹歌,颓然不辨沧洲色。
https://shici.929r.com/shici/e5ykK.html
陆子别我东还吴,何以赠之三山图。
扶桑半壁动晴色,沧溟万里开蓬壶。
金银楼阙纷照耀,云雾旌旗疑有无。
仙宫老人冰雪肤,浮丘杂坐洪崖俱。
行厨络绎进绮食,开樽满引红醍醐。
颓然不知天地老,桑田成海真须臾。
君归悬向高堂隅,彷佛身往游仙都。
绿发朱颜迥相映,羽衣翠盖交踟蹰。
玉卮流津瑶草润,霓裳按节青鸟呼。
吾知陆子百不需,但觅綵服中庭趋。
青春满眼胡不乐,高车驷马诚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