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閒那得似吴侬,吟对庭花近榻红。
遁世自宜猿鹤伴,结卢偏爱水云封。
南山得雾堪藏豹,溟海凌波看跃龙。
此日思君何限乐,诗成吹笛月明中。
身閒那得似吴侬,吟对庭花近榻红。
遁世自宜猿鹤伴,结卢偏爱水云封。
南山得雾堪藏豹,溟海凌波看跃龙。
此日思君何限乐,诗成吹笛月明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身处官邸,却心系自然与隐逸的生活状态。首句“身閒那得似吴侬”表达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不同于世俗的忙碌与喧嚣。接着,“吟对庭花近榻红”描绘了诗人与庭中花朵相伴,享受着宁静与美的场景,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遁世自宜猿鹤伴,结庐偏爱水云封”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心境,与猿鹤为伴,居住在被山水环绕的屋舍中,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接下来,“南山得雾堪藏豹,溟海凌波看跃龙”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广阔,山中的雾气可以隐藏猛兽,大海的波浪中可见龙腾跃,寓意着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深沉。
最后,“此日思君何限乐,诗成吹笛月明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创作时的愉悦心境。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吹笛作诗,这份快乐是无法言喻的。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封疆吴越百年传,一渡长江竟不还。
北望犹存萧寺塔,南归曾见御函笺。
秋深宫殿迷寒草,日落湖山起暮烟。
千古兴亡回首梦,清尊相对重悽然。
眼底何人画松树,一株两株拂烟雾。
青入石泉形影空,老摧岩壑愁日暮。
山鬼作灵夭矫行,于菟受缚却回顾。
摩挲双眼看不真,恍然步入庐山路。
气寒心悸狂欲踆,仰面大叫真宰怒。
雷霆排空顷刻成,茅堂却被风拔去。
停杯收卷起长嗟,四壁秋声雨如注。
菊花开早橘收迟,硕果幽芳又一时。
未用千头当万户,只愁无酒负新诗。
薰风五月黄金颗,畏日南邻白雪篱。
欲起三家问书法,春秋何例合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