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塞上曲》
《塞上曲》全文
唐 / 戎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0)
注释
胡风: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气或军队。
略地:侵掠土地。
烧连山:形容战火蔓延,连山都被烧毁。
碎叶孤城:碎叶,古代城市名,这里指边关城市孤立无援。
未下关:尚未攻克城池。
烽子:古代边防传递烽火的士兵。
声声叫:连续不断的发出信号。
知:推测。
将军:领兵的将领。
夜猎还:夜间打猎归来,此处可能暗指军事行动。
翻译
胡风肆虐,连绵的山岭化为焦土,碎叶城孤独矗立,还未攻下边关。
山巅的烽火台上,守卫士兵不断发出警报,想必是将军深夜狩猎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军事活动的精妙描写,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荒凉与战争的紧张气氛。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这两句诗笔力雄健,形象地描述了游牧民族在边境地区进行的军事行动,火光蔓延于连绵的山脉之上,树叶被风吹得四散,孤独的城堡尚未受到攻击,只是守卫者心中忧虑。"胡风"指的是来自北方草原民族的侵袭之风,而"略地烧连山"则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的迅猛与广泛,连绵的山脉成为战火蔓延的地方。"碎叶孤城未下关"进一步强化了边塞地区的荒凉感和战争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这两句通过对烽火台上烽烟升起的情景描写,传递出边疆地区警报连连的紧急情势。"山头烽子声声叫"形象地展现了烽烟在山巅升起的景象,每当有敌情,烽火便会点燃,声音传遍四方,警告着即将到来的战斗。而"知是将军夜猎还"则揭示出边塞将士不仅要面对外来侵略,还需在夜晚进行巡逻和训练,这种训练被比喻为"夜猎",增添了一份严峻与紧迫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边塞军事生活的艰苦,还传达出一种边疆地区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和坚守。

作者介绍
戎昱

戎昱
朝代:唐   籍贯:荆州(今湖北江陵)   生辰:744~800

戎昱(rong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一说登进士第。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
猜你喜欢

午日江饮观竞渡三首·其一

蚤入樊笼误自囚,云泉今遂五宜休。

况逢蒲节潇湘景,且伴渔郎鼓枻游。

(0)

宿万里桥

秋高霞彩类蓬瀛,天外凉蟾一晕生。

野牧长歌驱犊返,苍苍万里暮江平。

(0)

漫兴

津亭晚色见霞红,马首香浮杜若风。

竹浦网收鱼听笛,茆茨烟起鹤翔空。

水边露滴兼葭末,篱畔棋残橘柚中。

多少旅怀题不得,野桥幽店树重重。

(0)

孙比部以建言谪潮阳宾于小墅清夜相过感而赋此四首·其二

承家世笃孤忠远,报国心悬白日高。

海上于今频北望,宸衷应已念西曹。

(0)

赠海阳冯明府二首·其二

徵书应怪驿来迟,制锦文成祇自知。

汉家封侯男儿事,况及冯唐未老时。

(0)

闻金大参久不视事诗以奉讯四首·其三

海国频年息战争,凭君谁敢负初盟。

严城一箭飞难到,径路惟看彻晓行。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