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问沙棠楫,寒生杜若洲。
山云巴子国,江雨仲宣楼。
岁月余华发,飘零随白鸥。
谁怜能赋客,刘表在荆州。
春问沙棠楫,寒生杜若洲。
山云巴子国,江雨仲宣楼。
岁月余华发,飘零随白鸥。
谁怜能赋客,刘表在荆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春日远眺田野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淡淡的忧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春问沙棠楫,寒生杜若洲”,以“春”字开篇,点明季节,同时通过“问”字,赋予春色以人的情感,仿佛春色在询问诗人关于沙棠舟的事情,而“寒生杜若洲”则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杜若洲上略带寒意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初春时节特有的清新与生机。
颔联“山云巴子国,江雨仲宣楼”,进一步扩展视野,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山峦与江面,山间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巴子国的仙境之中;而江面上细雨蒙蒙,映照着远处的仲宣楼,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暗含了历史文化的深沉。
颈联“岁月余华发,飘零随白鸥”,诗人开始抒发个人情感,岁月如流,自己已满头白发,如同随波逐流的白鸥,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漂泊之感。
尾联“谁怜能赋客,刘表在荆州”,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叹,借用刘表在荆州的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刘表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以善于招揽人才著称,此处暗喻诗人渴望遇到像刘表那样能够理解自己才华的知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独特感悟,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