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熟尚求雨,民有冀幸心。
岂知翻手云,亦可覆成霪。
旱犹半有获,此雨却为祲。
苗既秀而实,芽蘖复秧针。
惜哉稼穑宝,全付泥沙沉。
江南六月地,一雨皆黄金。
如何怨苦潦,曾是祁甘霖。
我闻咎征应,天人理宜参。
嗟尔愿太奢,租赋意眈眈。
尔既萌此念,天亦偿尔甘。
人苦不知足,过足更何堪。
劝尔休怨咨,听天莫天贪。
谷熟尚求雨,民有冀幸心。
岂知翻手云,亦可覆成霪。
旱犹半有获,此雨却为祲。
苗既秀而实,芽蘖复秧针。
惜哉稼穑宝,全付泥沙沉。
江南六月地,一雨皆黄金。
如何怨苦潦,曾是祁甘霖。
我闻咎征应,天人理宜参。
嗟尔愿太奢,租赋意眈眈。
尔既萌此念,天亦偿尔甘。
人苦不知足,过足更何堪。
劝尔休怨咨,听天莫天贪。
这首诗《咨雨》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对雨水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谷熟尚求雨”,开篇即点明农民对雨水的渴望,谷物成熟之时,他们期盼着雨水的到来,以滋润土地,促进作物生长。接着,“民有冀幸心”进一步揭示了农民内心的期待与希望,他们心中充满对雨水的祈求和侥幸心理。
然而,诗人随后笔锋一转,提出疑问:“岂知翻手云,亦可覆成霪。”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天气的变化比作翻手之间,暗示了雨水的不确定性,有时带来的是干旱的缓解,有时却可能成为灾害。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给农民带来了喜忧参半的感受。
接下来,“旱犹半有获,此雨却为祲”描述了雨水对不同情况的影响。在干旱中,即使只有部分收获,也令人欣喜;但突如其来的雨水,却可能成为灾害,对作物造成损害。这种对比鲜明的描述,反映了农民对雨水的复杂情感。
“苗既秀而实,芽蘖复秧针”则描绘了雨水对作物生长的正面影响,雨水滋润了作物,使得它们茁壮成长,结出果实。然而,“惜哉稼穑宝,全付泥沙沉”又表达了对雨水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的担忧,担心雨水过多会淹没作物,导致损失。
“江南六月地,一雨皆黄金”这一句赞美了雨水对于江南地区的重要性,如同黄金一般宝贵。然而,紧接着的“如何怨苦潦,曾是祁甘霖”则提出了对农民抱怨天气的反思,指出即使是看似痛苦的暴雨,也曾被视作恩赐。
最后,“我闻咎征应,天人理宜参”表达了对天人关系的思考,认为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相互理解与适应。“嗟尔愿太奢,租赋意眈眈”则批评了农民对雨水的过度期望,以及对租税的贪婪心态。“尔既萌此念,天亦偿尔甘”暗示了自然对人类行为的回应,强调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人苦不知足,过足更何堪”再次强调了满足与贪婪之间的区别,告诫人们不应贪得无厌。“劝尔休怨咨,听天莫天贪”则是对农民的劝告,鼓励他们接受自然规律,顺应天命,而非一味抱怨或贪婪。
整首诗通过对雨水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反思。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面对自然与社会挑战时应有的态度。
人生天地间,忠孝理最大。
之子知所先,秉之若圭玠。
小试弓刀职,长怀襁褓恩。
由来忠荩士,多出孝义门。
便便善辞令,济济习容止。
忠孝苟不立,絺绣加犬豕。
羡子负才气,玉立当青春。
一饭不遑暇,志在君与亲。
桓桓领壮夫,赫赫巡大邑。
鸱张悉就擒,鼠窃亦屏息。
耕桑各按堵,老稚春风中。
瓜期忽已届,入谒蓬莱宫。
车骑挽莫留,别我大江侧。
临岐欲赠言,老病多惭德。
青云贤路开,俊乂俱登庸。
自此跻膴仕,毋忘孝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