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
今随秣陵信,欲及蔡州坛。
野寺钟声远,春山戒足寒。
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
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
今随秣陵信,欲及蔡州坛。
野寺钟声远,春山戒足寒。
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皎然的作品,名为《送至洪沙弥赴上元受戒》。诗中充满了对佛法修行者的赞美和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出家人对世俗生活的放弃,以及他对精神追求所穿戴的胜衣和自然界的融合,用“木兰”象征着清净、高洁的心灵。
"今随秣陵信,欲及蔡州坛。"
诗人表达了朋友将远行至秣陵(今南京附近)并抵达蔡州(今湖北宜昌)的寺院去受戒的决心,这里体现了佛教修行者的坚定信仰和追求。
"野寺钟声远,春山戒足寒。"
这两句描写了远离尘世的寺庙中的静谧景象,以及春日山中清凉的气候,反映出一种超脱红尘、专注于精神修养的情境。
"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
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归来的期待和学习其所受戒规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暗示着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其精神成就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和对佛法修行者的赞颂,表现了诗人对朋友追求真理、超脱世俗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流露出了离别之际的情感波动。
古人嗜书书不足,家贫无钱就市读。
今人收书书填屋,红牙垂签手未触。
别驾平生师古人,传癖书淫九经簏。
卢仝撑肠五千卷,邺侯插架三万轴。
河东安世工补亡,伏日郝隆便晒腹。
少时场屋学有馀,行辈见推行秘书。
援毫急趁蚕食叶,袖手冷窥獭祭鱼。
十年未持紫荷橐,校雠合在天禄阁。
投身簿领聊尔耳,饱看五车誇濩落。
近者闻说新堂成,芭蕉急雨作秋声。
请君扫榻近灯火,莫歌长檠歌短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