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至洪沙弥赴上元受戒》
《送至洪沙弥赴上元受戒》全文
唐 / 皎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

今随秣陵信,欲及蔡州坛。

野寺钟声远,春山戒足寒。

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

(0)
注释
不肯:不愿意。
资章甫:借助华美的服饰以增姿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
胜衣:衣着得体,此处指简朴的衣服。
被木兰:穿着木兰之衣,象征着高洁与朴素。
今随:现在跟随。
秣陵:地名,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信:书信,也引申为信息、消息。
欲及:希望赶上。
蔡州坛:蔡州的祭坛,代指某个重要的宗教或文化活动场所。
野寺:荒郊野外的寺庙。
钟声:寺庙的钟声,常用来描绘宁静或深远的意境。
春山:春天的山,充满生机但同时也有寒意。
戒足寒:僧侣赤脚行走于春山之中感到的寒冷,也暗示修行的艰苦。
归来:返回,指修行完毕或旅行结束后。
次第:依次,按部就班。
学:学习,修行。
后心难:后续的修行或理解更加困难。
翻译
他不愿凭借华美服饰彰显身份,宁愿穿着简朴的木兰之衣。
如今随着秣陵的书信而来,希望能及时到达蔡州的祭坛。
荒野寺庙的钟声悠远回荡,春日山中戒行僧鞋下透着寒意。
归来后按部就班地学习修行,应会发现后续的境界更加难以企及。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皎然的作品,名为《送至洪沙弥赴上元受戒》。诗中充满了对佛法修行者的赞美和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出家人对世俗生活的放弃,以及他对精神追求所穿戴的胜衣和自然界的融合,用“木兰”象征着清净、高洁的心灵。

"今随秣陵信,欲及蔡州坛。"

诗人表达了朋友将远行至秣陵(今南京附近)并抵达蔡州(今湖北宜昌)的寺院去受戒的决心,这里体现了佛教修行者的坚定信仰和追求。

"野寺钟声远,春山戒足寒。"

这两句描写了远离尘世的寺庙中的静谧景象,以及春日山中清凉的气候,反映出一种超脱红尘、专注于精神修养的情境。

"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

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归来的期待和学习其所受戒规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暗示着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其精神成就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和对佛法修行者的赞颂,表现了诗人对朋友追求真理、超脱世俗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流露出了离别之际的情感波动。

作者介绍
皎然

皎然
朝代:唐   字:清昼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生辰:730-799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猜你喜欢

偈一百二十首·其八十八

五叶花敷大地春,泥牛鞭起著精神。

好将一苇堂前曲,举向东州路上人。

(0)

拟寒山寺·其一一二

世上聪明公,痴心自蔽蒙。

步步常行有,口口只说空。

既空无嗜欲,既空无穷通。

因何临财色,身心如转蓬。

(0)

拟寒山寺·其九十四

厚葬非孝心,死者必遭辱。

君看离乱时,何墓不伐斸。

黄金众贼分,白日孤鬼哭。

最爱老庄周,天地为棺木。

(0)

拟寒山寺·其十九

忍人喜啖脍,砧几膏血洒。

想见鱼痛时,正似人遭剐。

咀嚼称珍奇,恻隐略无也。

影响恐非遥,不在九泉下。

(0)

博古堂

古人嗜书书不足,家贫无钱就市读。

今人收书书填屋,红牙垂签手未触。

别驾平生师古人,传癖书淫九经簏。

卢仝撑肠五千卷,邺侯插架三万轴。

河东安世工补亡,伏日郝隆便晒腹。

少时场屋学有馀,行辈见推行秘书。

援毫急趁蚕食叶,袖手冷窥獭祭鱼。

十年未持紫荷橐,校雠合在天禄阁。

投身簿领聊尔耳,饱看五车誇濩落。

近者闻说新堂成,芭蕉急雨作秋声。

请君扫榻近灯火,莫歌长檠歌短檠。

(0)

题枕流轩诗四首·其二

谁酌贪泉计巳疏,但知辛苦立廉隅。

君今乐水自智者,未用休官乞鉴湖。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