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长安道,相逢慰所思。
可怜鸡黍约,不负竹林期。
世态看今日,春光正此时。
子云方寂寞,三径莫来迟。
下马长安道,相逢慰所思。
可怜鸡黍约,不负竹林期。
世态看今日,春光正此时。
子云方寂寞,三径莫来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张汝成在长安道上的重逢场景,充满了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下马长安道”,简练地勾勒出友人抵达的情景,长安道作为背景,既点明了地点,也暗示了历史的厚重与繁华。接着,“相逢慰所思”一句,直接表达了两人久别重逢后的喜悦与慰藉,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可怜鸡黍约,不负竹林期。”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鸡黍之约为古代文人之间常见的聚会形式,象征着简单而真诚的友谊;竹林期则暗指隐逸之士的相聚,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友情的美好,也体现了对过往约定的珍惜与坚守。
“世态看今日,春光正此时。”诗人将眼前的重逢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通过对比世态与春光,表达了对当下美好时刻的感慨与珍惜。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瞬间价值的深刻领悟。
最后,“子云方寂寞,三径莫来迟。”引用了扬雄(字子云)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张汝成的关怀与期待,希望他不要因外界的寂寞而迟疑,及时享受与朋友相聚的快乐时光。这句话既是对友人的劝勉,也是对友情的颂扬,充满了温暖与鼓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重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何师何许人,何用与世绝。
向来修何行,于今得寂灭。
复以何因缘,梦与老夫诀。
是身如虚空,而有何差别。
云何作我相,饟别何屑屑。
彼分香卖履,何者谓豪杰。
老师出世间,亦复何恋结。
我法一切无,何以此宝诀。
问宝何从来,岂为我辈设。
师今何方去,更吐广长舌。
多情王粲怕登楼,谁遣人间汗漫游。
莼菜梦回千里月,蘋花老却一江秋。
人如沙燕年年别,骚到湘累字字愁。
正尔相观衣带水,角声孤起暮云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