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桃花出洞香,通津不用问渔郎。
采芝昔有秦人隐,歌凤今无楚客狂。
鹤舞霓裳供逸兴,鹿衔山果荐仙觞。
也知此地堪游乐,刘阮何须到异乡。
流水桃花出洞香,通津不用问渔郎。
采芝昔有秦人隐,歌凤今无楚客狂。
鹤舞霓裳供逸兴,鹿衔山果荐仙觞。
也知此地堪游乐,刘阮何须到异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桃源洞景象。诗人以“流水桃花出洞香”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香气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通津不用问渔郎”一句,既表达了对桃源洞入口的神秘感,又暗含着对过往寻找桃源故事的反思,暗示了桃源洞的发现并非偶然,而是自然界的奇妙造化。
“采芝昔有秦人隐,歌凤今无楚客狂”两句,通过对比古代隐士与现代访客的心态变化,表达了对桃源洞独特魅力的赞美。秦人隐居于此,或许是为了逃避尘世的喧嚣,寻求心灵的宁静;而现代的访客,虽然仍有探寻未知的好奇心,却少了那份狂放不羁的洒脱,更多了一份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欣赏。
“鹤舞霓裳供逸兴,鹿衔山果荐仙觞”描绘了桃源洞内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鹤舞轻盈,鹿衔山果,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仙境,供人尽情享受。这里的“逸兴”不仅指游人的闲情逸致,更蕴含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也知此地堪游乐,刘阮何须到异乡”一句,借用了刘晨、阮肇入桃源的典故,表达了对桃源洞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这里就是理想的游乐之地,无需远赴他乡寻找乐土。这不仅是对桃源洞的赞誉,也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反思,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源洞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传统隐逸文化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