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兵祸海之东,炮火澎瀛杀气红。
大帅易旗能禦敌,平民制梃愿从戎。
岳家军信山难撼,宋室金输库已穷。
有诏班师臣不奉,圣明亦谅此愚衷!
潜移兵祸海之东,炮火澎瀛杀气红。
大帅易旗能禦敌,平民制梃愿从戎。
岳家军信山难撼,宋室金输库已穷。
有诏班师臣不奉,圣明亦谅此愚衷!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开篇“潜移兵祸海之东,炮火澎瀛杀气红”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景象,战火蔓延至东海,炮火连天,血腥弥漫。接着,“大帅易旗能禦敌,平民制梃愿从戎”表达了对将领与民众在战争中的角色和态度的反思,无论是高层的指挥官还是普通的百姓,都愿意为了保卫国家而战斗。
“岳家军信山难撼,宋室金输库已穷”引用了岳飞抗金的历史典故,强调了忠诚与坚韧的力量,即使面对难以逾越的困难,岳家军依然坚不可摧。同时,也暗指宋朝国库空虚,财力不足以支撑长期的战争。最后,“有诏班师臣不奉,圣明亦谅此愚衷!”表达了对朝廷决策的质疑,即便皇帝下旨撤军,但作为臣子,仍坚持自己的信念,认为撤军是不明智之举,体现了对国家利益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战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战争与和平、忠诚与责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正义的坚守。
佳节无佳句,留连小县城。
客来炉火著,人静佛灯明。
把酒随时俗,高吟属弟兄。
令人惊岁月,屈指是新正。
皇天久不雨,旱风满东国。
春田废锄犁,秋事阙牟麦。
县官紧租赋,守令抱忧责。
交驰谒并望,不敢爱牲帛。
而我处学宫,于邦乃宾客。
霜寒怯早起,卧听车马适。
方兹祈求急,不预奔走役。
精诚倘蒙报,岂不沾润泽。
古有支离形,亦有支离德。
而我颇施施,支离在官职。
虽然悯元元,览镜见颜色。
高咏云汉篇,千秋意悽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