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雪观·其二》
《雪观·其二》全文
宋 / 韩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暮鼓朝钟外,鼻端消息真。

灵山高溪南,而有彼上人。

祝发岂灭性,趺坐宜忘身。

咄哉露地牛,染净俱一尘。

当年少林立,话头犹许新。

北风吹雨花,缤纷皓如银。

我来试标榜,此境何了因。

无相亦无證,颦伸气方匀。

(0)
鉴赏

这首诗《雪观(其二)》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禅宗修行的场景,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暮鼓朝钟外”,以“暮鼓朝钟”象征日常生活的规律与修行的节奏,暗示修行者在世俗生活之外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觉醒。接着,“鼻端消息真”一句,将修行者的感知提升至一种超然的状态,强调直觉与内在体验的重要性。

“灵山高溪南,而有彼上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修行环境,灵山与溪水构成了一种自然与精神的和谐,上人则代表了修行的导师或高僧,隐喻着智慧与指引的存在。

“祝发岂灭性,趺坐宜忘身”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本质,不在于形式上的剃度或坐姿,而在于内心对自我与世界的超越与放下。

“咄哉露地牛,染净俱一尘”运用比喻,指出修行者应如同露地之牛,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都能保持纯净与清明,不被染污也不被净化所束缚,体现了佛教中“无常”与“中道”的思想。

“当年少林立,话头犹许新”回溯历史,提及少林寺作为佛教禅宗的重要传承地,强调了修行者追求知识与智慧的持续性与创新性。

“北风吹雨花,缤纷皓如银”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雪花纷飞,洁白如银,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修行者心灵的纯净与升华。

“我来试标榜,此境何了因”表达了诗人对这一修行境界的赞叹与探索,同时也提出了对“了因”的疑问,即如何达到真正的觉悟与解脱。

最后,“无相亦无證,颦伸气方匀”总结了修行的最终目标,即超越一切表象与证悟,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平衡,无论是皱眉还是舒展,呼吸都变得均匀,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意境与智慧,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内心的平静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作者介绍
韩淲

韩淲
朝代:宋   字:仲止   号:涧泉   生辰:biāo)(1159—1224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你喜欢

秋江一棹

万里长江一镜平,空林落叶战秋声。

孤舟不畏归来晚,已见沙头候火明。

(0)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其八

清风明月两无求,花径柴门日转幽。

莫怪主人归较晚,君王有诏欲分猷。

(0)

方山四景·其一杏林春雨

千株万株山杏开,无奈开时骤雨来。

半委泥沙半流水,山灵亦自为花哀。

(0)

寒夜独坐用前韵

床头酒熟不须赊,墙外箫声隔几家。

檐溜渐冰疑作柱,灯光无焰未成花。

雪山尚记形如旧,月殿平看影欲斜。

吟退笔尖髯冻折,要将冷澹向谁誇。

(0)

贺陈方伯生子

六十年馀始弄璋,熊罴先已兆祯祥。

高门蓬矢春生影,老蚌明珠夜吐光。

别鹄暗怜商穆子,传家翻笑蔡中郎。

从知瓜瓞宜秋圃,清露瀼瀼百尺长。

(0)

送顾士廉编修父还松江

北来南去几多时,怕见缁尘上素衣。

斜日城阴千里别,秋风江上一帆归。

鲈肥不用思张翰,鹤唳谁将吊陆机。

莫怪冠裳苦缠缚,封章早晚到岩扉。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