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樵西一草亭,引来秋水作围屏。
孤山月朗心寥寂,千壑云深路杳冥。
漫把清歌当酒唱,细传芳调与公听。
高声夜半惊闻远,稍放低柔意愈平。
我亦樵西一草亭,引来秋水作围屏。
孤山月朗心寥寂,千壑云深路杳冥。
漫把清歌当酒唱,细传芳调与公听。
高声夜半惊闻远,稍放低柔意愈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访友人孟两峰宅邸,共同探讨学问的情景。首联“我亦樵西一草亭,引来秋水作围屏”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访友的背景,将自己比作隐居的樵夫,以秋水为屏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颔联“孤山月朗心寥寂,千壑云深路杳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月光洒在孤山上,云雾笼罩着千壑,道路显得幽深难寻,暗示了探讨学问时内心的沉思与探索。
颈联“漫把清歌当酒唱,细传芳调与公听”则转而描写两人在夜间的交流场景,通过清歌与芳调,不仅增进了友谊,也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交流。尾联“高声夜半惊闻远,稍放低柔意愈平”则以生动的细节收束全诗,深夜的高声讨论可能引起远处的回响,而随后的低柔之音则更加贴近心灵,表达了深入探讨后心境的平和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访友、探讨学问的场景,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又蕴含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与内心的平静,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赵君不羁士,词坛推宿学。
胡子旷代才,妙语超等觉。
嗟予如钝金,久已退芒角。
面壁楞伽台,龛经注梵轴。
岂能绝形累,聊以洗心浊。
悠悠身后名,腐甘同草木。
良朋聚首难,欢谐谢拘束。
邈哉独鹤声,安用候虫续。
挥手问归程,离愁满林麓。
江天万里秋,孤舟何处宿。
为道无近效,立志当远期。
一念不自觉,流浪遂及兹。
迅风鼓识浪,苦海浩无涯。
勉修嗟吾晚,力学如君希。
索居苦无侣,怅怅将何之。
相期神明閒,道合无暌离。
念念薪火改,步步人羊悲。
孤明众垢蚀,独往群挠随。
无为擿埴者,冥行失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