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贪人爱畏人憎,枉己从人古不能。
折钝利刀轻出匣,缠枯芳树乱牵藤。
雪山六载方成佛,云水孤踪始是僧。
且学声闻甘自了,三条椽下对寒灯。
莫贪人爱畏人憎,枉己从人古不能。
折钝利刀轻出匣,缠枯芳树乱牵藤。
雪山六载方成佛,云水孤踪始是僧。
且学声闻甘自了,三条椽下对寒灯。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与修行的智慧。首句“莫贪人爱畏人憎,枉己从人古不能”,开篇即点明了不应追求他人的喜爱或畏惧他人的厌恶,而应坚守自我,不为外物所动,这是古人所不能接受的行为方式。接着,“折钝利刀轻出匣,缠枯芳树乱牵藤”两句,运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在修行或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不应畏惧或逃避,而应勇于面对,就像将钝刀轻轻抽出匣子,即使面对枯萎的树木也要勇敢地去攀爬,象征着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雪山六载方成佛,云水孤踪始是僧”则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孤独的探索,如同在雪山中修行六年才能成为佛陀,如同云水中的行者,独自行走于世间,才能真正成为僧侣。这强调了修行之路的艰辛与孤独,以及最终成就的不易。
最后,“且学声闻甘自了,三条椽下对寒灯”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声闻指的是佛教中的小乘修行者,他们通过自我觉悟,达到解脱。诗人希望像声闻一样,过着简单的生活,内心宁静,面对寒灯,依然能保持内心的温暖与光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个人修养、修行过程以及生活态度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坚守自我,勇于面对挑战,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夏山高,山高入云杳莫攀,乃在东海之畔、金华之间。
攒峰抱壑飞瀑白,古木碍日垂萝斑。
张侯昔未遇,结茅连翠微。
胸蟠五千卷,落笔蛟龙飞。
时随牧羊子,餐霞疗朝饥。
乘兴历参井,误触织女机。
献策明光直紫微,专城畿辅拥朱衣。
万家冻馁今何有,十郡诸侯似者稀。
公庭书閒无鸟雀,燕寝香清拂罗幕。
梦魂千里长周旋,一片青苍枕前落。
祗今当宁爱贤才,君侯且勿思草莱。
待得功成铭鼎鼐,却逐山云归去来。
圣代舆图广,襟包及夜郎。
连城严屏翰,万旅肃封疆。
星驾行春远,霜台校武强。
六韬呈战略,五善肃边防。
花暖蛮烟息,风雄士气扬。
戈鋋寒雪色,旗帜锦云光。
力羡争超距,材精许擅场。
射雕飞迅镝,走马背长枪。
本藉皇威大,还资国器良。
辕门推毂重,帷幄运筹长。
羽扇吾真忝,干城尔各当。
紫宸宵旰虑,应免顾南荒。
先公埋玉山,种松千万株。
直干老龙立,清阴高盖敷。
逶迤石冈南,秀色缠灵区。
肯堂仅数楹,养痾遂閒居。
著书托游息,种黍给朝哺。
虽乏鸡豚产,颇辨杞菊厨。
嘉宾或至止,雅歌每倾壶。
柴门锁秋雨,菊径将无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