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行欲阑,望霖日徬徨。
轻云缕层空,风引辄飘扬。
叫松成愁籁,翳天散尘黄。
孟婆何逞威,丰隆势失强。
燮时信多惭,补助岂有方。
转歉忆去年,徼倖胡可常。
每当春雨零,慰惧还交相。
受宠应若惊,屡以诫班行。
岂我乃忘之,夙曾告彼苍。
昭昭有明鉴,究予意弗诚。
反侧增怵惕,伤哉我农氓。
习习听渐微,天末徒延望。
首夏行欲阑,望霖日徬徨。
轻云缕层空,风引辄飘扬。
叫松成愁籁,翳天散尘黄。
孟婆何逞威,丰隆势失强。
燮时信多惭,补助岂有方。
转歉忆去年,徼倖胡可常。
每当春雨零,慰惧还交相。
受宠应若惊,屡以诫班行。
岂我乃忘之,夙曾告彼苍。
昭昭有明鉴,究予意弗诚。
反侧增怵惕,伤哉我农氓。
习习听渐微,天末徒延望。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诗人面对连绵阴雨,心生彷徨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与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轻云”、“风引”、“叫松”、“翳天”等,生动地描绘了云层、风、松树在雨天的状态,营造了一种阴郁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叫松成愁籁,翳天散尘黄”,通过松树的叫声和天空中的尘埃,表现了雨天的寂静与朦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接着,“孟婆何逞威,丰隆势失强”,将神话中的孟婆与丰隆(雷神)引入,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奈。
“燮时信多惭,补助岂有方”,表达了诗人对于调节时节、缓解雨情的无力感。后半部分转而回忆去年的春雨,感叹这种天气的不可预测性与偶然性。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春雨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雨水带来的湿润与生机的欣慰,也有对连续降雨导致农业生产受损的担忧。
最后,“习习听渐微,天末徒延望”,表达了诗人对雨声逐渐减弱的观察,以及在天边眺望时的孤独与期待。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也蕴含了对生活、农业、季节更替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