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移藩唤木犀,眼明初见岁寒枝。
临风想像香来处,不到黄昏满树时。
特地移藩唤木犀,眼明初见岁寒枝。
临风想像香来处,不到黄昏满树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特意迁移藩篱,以观赏木犀花的场景。诗中“特地移藩唤木犀”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木犀花的喜爱与期待。接着,“眼明初见岁寒枝”则表达了在初见木犀花时,诗人对这在寒冷季节依然绽放的花朵感到惊喜和赞赏。
“临风想像香来处”,诗人站在风中,想象着木犀花的香气从某个方向飘来,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最后,“不到黄昏满树时”,则暗示了木犀花的香气在黄昏前就已经弥漫开来,充满了整个树梢,表现了木犀花香气的浓郁和持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欣赏,以及对木犀花独特魅力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感官描写,如视觉(“岁寒枝”)、嗅觉(“香”)和听觉(“临风”),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场景,让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气吐长虹,请看取、书生义烈。
打叠起、寻章摘句,操觚弄笔。
断指誓同南氏八,含豪肯效秦家七。
但章程十六列条条,言详悉。矛耀水,戈排雪。
团义勇,招英杰。向万人头上,力歼馀孽。
创重浑忘身中炮,战酣弥觉肝横铁。
尽从容、含笑入重泉,标忠节。
读罢临妆句。宛相逢、一奁清影,两弯眉妩。
机杼羹汤供妇职,还把东花录取。
更静好、瑟琴同御。
吟得新诗成卷贴,向东君、未肯轻流露。
人静后、方倾吐。云飞树啸惊人语。
最堪怜、零环碎佩,不能完聚。
空际昙花才一现,月冷断魂何处。
料已趁、天风归去。
留得数行遗墨在,付多情、奉倩伤心补。
才与德、超千古。
近新霜,月风帘捲销魂。
况是旅馆无聊,心事不堪论。
知否天涯小住,笑浮踪无定,同是萍根。
便商量慰籍,怎生遣得,昔梦前尘。
疏钟古寺,悲笳雉堞,凉月朱门。
刻翠裁红,便琢就新词丽句,都是愁痕。
悲秋病酒,更那堪、客里深春。
这节序、恼人间没个君苗,拌掷笔砚全焚。
挂红箫,荡波绿绉兰桡。
起鸳鸯、睡乡初醒,勾留香渚银桥。
看无尽、夭桃艳粉,描不出、脆柳宫腰。
七字分题,一轮添韵,锦湖风月共逍遥。
珠帘捲、拈花微笑,露出镜中娇。
那怪得,风魔少伯,我也魂消。两峰高。
青天外落,半空云起千条。
山如黛、眉横浅印,裙似水、纹掬轻招。
渔曲声流,禅灯影泻,晴晴雨雨尽良宵。
馀更有、晓烟暮树,触处慰无聊。
钱塘景,从今领取,去听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