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笙磬同音》
《笙磬同音》全文
唐 / 无名氏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笙磬闻何处,凄锵宛在东。

激扬音自彻,高下曲宜同。

历历俱盈耳,泠泠递散空。

兽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讵间洪纤韵,能齐搏拊功。

四悬今尽美,一听辨移风。

(0)
注释
笙磬:笙和磬,古代两种乐器,笙为吹管乐器,磬为打击乐器。
凄锵:形容声音哀婉而响亮。
宛在:仿佛在,好像处于。
激扬:激越昂扬,形容音乐振奋人心。
音自彻:声音自然传播得很远。
高下曲:高低不同的曲调。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盈耳:充满耳朵,指声音清晰可闻。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递散空:相继在空中消散。
兽因:因为音乐。
繁奏:复杂的演奏。
舞:跳舞,此处指动物受音乐感染而舞动。
感至和通:感受到极致的和谐而心灵相通。
讵间:岂能区分。
洪纤韵:宏大与细微的音韵。
四悬:四处悬挂的乐器,泛指所有乐器。
尽美:都非常美好。
一听:静心聆听。
辨移风:辨别音乐风格的变化。
翻译
何处传来笙和磬的声音,那哀婉又悠扬的乐曲似乎就在东方。
那激昂的音乐自然地回响,无论音调高低都应和谐一致。
每一个音节都清晰地充盈在耳边,清冷的声音相继在空中消散。
野兽因这繁复的演奏起舞,人们被这极致的和谐所感动而相通。
岂能区分音乐中细微与宏大的韵律,它们都能与鼓的节奏完美匹配。
如今四处悬挂的乐器皆为美妙,静心聆听可辨识出乐曲的风格变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音乐演奏图景,通过对乐器声音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人对于音乐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审美情趣。

“笙磬闻何处,凄锵宛在东。”开篇即以笙与磬这两种古代乐器的声音为引,设定了一种遥远而又清晰可辨的声音场景。"激扬音自彻,高下曲宜同"则表达了音乐的激昂与和谐统一,强调了音阶的变化与音乐结构的完美结合。

“历历俱盈耳,泠泠递散空。”通过对声音在空间中传播的描写,增强了听觉上的享受,让人感觉到声音充满每一个角落又似乎飘渺不定。"兽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则转向观众的情感反应,不仅动物受到音乐吸引而起舞,即使是人类也能通过这美妙的旋律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讴间洪纤韵,能齐搏拊功。”这里进一步强调了乐曲中各种音色与节奏的和谐统一,以及这种艺术创作所展现出的技术成就。"四悬今尽美,一听辨移风"则总结全诗,对音乐的赞美达到了顶点,强调了一次倾听即可感受到无穷尽的美妙和影响力。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乐器演奏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与高超鉴赏能力,同时也反映出唐末宋初时期人们对于音乐之美的追求与欣赏。

作者介绍

无名氏
朝代:未知

猜你喜欢

岳坟

玉历将穷宋鼎移,长江东下水如驰。

皇舆播越边尘暗,岁币和亲国论危。

殿陛有谗难自拔,英雄无主竟何为。

厓山海色连天尽,精卫空衔万古悲。

(0)

衢州道中呈子贤宪佥

江上相逢衣绣客,青云高况映霜天。

玄谈屡接清尊酒,丽藻初传宝剑篇。

长路群山催染翰,中流明月照行船。

淮南桂树空摇落,岁暮天涯共惘然。

(0)

送牛总兵赴贵州

当朝郤縠最知名,开府西南握重兵。

白社分茅专节制,乌蛮锁甲避先声。

威行铜柱提封远,官插金貂阀阅荣。

更忆雅歌同宴语,俨然风度古儒生。

(0)

答徐昌谷广文

杨子翛然居学省,闭门安坐日谈玄。

共嗟朝市留真隐,转见风流胜昔贤。

深巷马嘶闻过客,古台花发动韶年。

逢君却愧尘埃误,苦忆江南种秫田。

(0)

述谢陈亮之邦伯时自广平被召·其一

铜章叨拜庶官中,先达从君见古风。

乡谊每劳开阁待,民情长许置邮通。

才疏谬得淮阳召,身在应怀鲍叔功。

已幸枳栖能脱迹,唯於离索叹西东。

(0)

宴守溪相国园亭二首·其一

黄阁辞荣早,丹邱托兴遥。

蓉池窥海岛,芝馆踏烟霄。

卧处苍生望,忧馀素发飘。

当筵心尽醉,秋爽讵能销。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