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春信澹烟微,已觉寒余减却威。
老干不嫌花渐少,芳蕤还趁雪初飞。
前生应是心如铁,今日偏看玉作衣。
问我韶华年半百,琼笺擘处和香霏。
一枝春信澹烟微,已觉寒余减却威。
老干不嫌花渐少,芳蕤还趁雪初飞。
前生应是心如铁,今日偏看玉作衣。
问我韶华年半百,琼笺擘处和香霏。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描绘了梅花在冬末春初时节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首句“一枝春信澹烟微”描绘了一幅淡雅的春意初现之景,梅花在淡淡的烟雾中悄然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已觉寒余减却威”则表达了梅花在寒冷中顽强生长,逐渐驱散严寒,带来温暖的气息。
“老干不嫌花渐少,芳蕤还趁雪初飞”两句,诗人通过梅花的老干与新花的对比,展现了梅花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即使花朵逐渐减少,老干也不嫌弃,反而在初雪之时,与雪花相映成趣,增添了几分诗意。这里不仅赞美了梅花的美丽,也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不朽。
“前生应是心如铁,今日偏看玉作衣”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梅花比作穿着玉衣的仙子,既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与脱俗,也暗示了梅花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诗人仿佛在说,自己前世或许就是那颗坚韧如铁的心,如今得以欣赏到如此冰清玉洁的梅花,实属难得。
最后,“问我韶华年半百,琼笺擘处和香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岁已高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他询问着时光是否已经过半,而手中所握的“琼笺”(珍贵的纸张)在展开时,香气弥漫,象征着即使岁月流逝,美好的记忆与情感依然能够留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之情,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
长风沙,风高沙阔天无涯。
红云画舫摇双橹,宦游几见芦花飞。
芦花飞,映晴雪,身世飘零不须说。
四海皆兄弟,无端对面分秦越。
丈夫莫学冷煖情,襟怀磊落肝胆明。
明朝去作朱幡守,万树巴山隔帝京。
回首长风沙外程。
长淮南北知几州,寿阳还在淮西头。
昔年此郡屡反覆,秪怜淮水惟东流。
版图一朝归上国,亟为遗民救颠踣。
抡材谁复叹贤劳,入幕况闻优赞画。
延陵季子千载名,今君秀拔真后生。
平生操履果何似,朱丝弦直冰壶清。
江南迁客多如雨,老幼扶携适玆土。
间关来就衽席安,慰劳已忘行役苦。
就中窜逐谁最贫,石屏孙子林泉人。
袖有文章贱如土,眼看甑釜空生尘。
秋风一夜振林薄,毛骨萧森叹非昨。
千里虽殊骥尾蝇,此身却愧鸡群鹤。
扁舟汴水行复溯,肝胆峥嵘向君露。
人生离合不可期,青眼何时重相顾。
杳杳紫金阙,飞甍集祥云。
玉女拥龙旂,执节推朱轮。
玄元降纶音,列坐诸天君。
琼台雨宝花,仙众何缤纷。
赤舄跨青牛,黄冠骖鹤群。
冲虚奏铙吹,不许世人闻。
臣愚但长跽,垂绅诉衷勤。
秦皇欲不死,服食空多门。
汉武铸金茎,未能沃心焚。
敕赐太上符,真诠秘其文。
假合作容貌,蝉蜕超埃氛。
瑶池洗毛髓,彩翠仍氤氲。
五内洞灵曜,三葩吐奇芬。
芝草产玉田,呼龙自耕耘。
忽而与天壤,心影无嶙峋。
云霓为余驾,虎豹向我蹲。
上见风雨迹,下见天地根。
凌风逝不返,浩劫应长存。
白露下庭树,忽然天地秋。
萧条海上望,怆恻令人愁。
世路日梗纷,干戈满中州。
王业岂不广,居然如缀旒。
嗟彼徇名人,尚爱关内侯。
南琛效职贡,尽逐沧溟舟。
印绶何累累,报国无良筹。
独有云台子,深怀蹙额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