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下庭树,忽然天地秋。
萧条海上望,怆恻令人愁。
世路日梗纷,干戈满中州。
王业岂不广,居然如缀旒。
嗟彼徇名人,尚爱关内侯。
南琛效职贡,尽逐沧溟舟。
印绶何累累,报国无良筹。
独有云台子,深怀蹙额忧。
白露下庭树,忽然天地秋。
萧条海上望,怆恻令人愁。
世路日梗纷,干戈满中州。
王业岂不广,居然如缀旒。
嗟彼徇名人,尚爱关内侯。
南琛效职贡,尽逐沧溟舟。
印绶何累累,报国无良筹。
独有云台子,深怀蹙额忧。
这首诗《秋日感怀》由元末明初诗人陈亮所作,通过描绘秋日景象,抒发了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首句“白露下庭树,忽然天地秋”以白露降地、树木变色为引子,点出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着一种肃杀之气弥漫于天地之间。接着“萧条海上望,怆恻令人愁”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海面,海上的景象令人心生凄凉,这种情感的抒发,进一步加深了对时局的忧虑。
“世路日梗纷,干戈满中州”描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道路被阻塞,战乱遍布中原大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紧接着“王业岂不广,居然如缀旒”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将国家的治理比作挂着的珠串,形象地表现出国家治理的艰难与不稳定。
“嗟彼徇名人,尚爱关内侯”则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名利之人的讽刺,即使在动荡的时局中,他们仍然贪图高位,不顾国家安危。而“南琛效职贡,尽逐沧溟舟”则指出南方的珍宝虽贡献给朝廷,却最终被运往远方,暗含对财富分配不均的不满。
最后,“印绶何累累,报国无良筹”表达了对官僚体制的批评,虽然官员众多,但真正能为国家出谋划策的人却寥寥无几。最后一句“独有云台子,深怀蹙额忧”则点明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他作为“云台子”,内心充满了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体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