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退院诗十四首·其三》
《退院诗十四首·其三》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厌事久思云外室,爱身仍托寺边身。

鼓钟梦里惊如昨,眠食时来得任真。

闻道郡城多斥堠,焉知溪上有閒人。

投閒若更受閒累,到老何年是了因。

(0)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首句“厌事久思云外室”,诗人长时间地对尘世的琐碎事务感到厌烦,渴望逃离,寻找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之所,如同在云端之上建造一间小屋。接着,“爱身仍托寺边身”表明诗人不仅在精神上寻求解脱,也通过与寺庙的联系,在身体上寄托于佛教的修行之中,以求心灵的净化与安宁。

“鼓钟梦里惊如昨,眠食时来得任真。”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梦中被寺庙的钟声惊醒,仿佛昨日之事依然历历在目,而醒来后在日常的睡眠与饮食中,他得以自由地追求内心的真我,不受世俗束缚。这里运用了梦境的意象,象征着诗人从现实的束缚中暂时解脱出来,得以在精神层面实现自我。

“闻道郡城多斥堠,焉知溪上有閒人。”诗人听说郡城中充满了官府的监视与纷扰,而对溪流之上的闲散生活充满好奇与向往。这反映了诗人对权力与繁杂社会生活的反感,以及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投閒若更受閒累,到老何年是了因。”诗人提出疑问:如果投身于闲散的生活,是否还会受到闲散带来的困扰?他思考着,即使到了老年,是否能找到真正的解脱之道。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问,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真正自由的不懈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桃花犬行

非玄非黄花蒙茸,炫昼不减原上红。

无功指踪走原野,兔尽倘可逃灾凶。

禁林都是秋声树,满身何处沾红雨。

苔痕玉砌卧斜阳,又误零霞低薄暮。

枫宸紫阙芳雾濛,长门永巷泠泠风。

夜严不声白昼永,羊车所至随从容。

鬼瞰高明目不瞬,勾连狸怪狐妖逞。

百步虽无槛虎威,双睛何用轩辕镜。

熙陵以西一锄地,寸金寸土君王赐。

平分只与碧衔霞,生死恩荣略相似。

相如飞辙自蜀都,初因狗监诵子虚。

四夷来王亦典丽,御考自称前进士。

(0)

卢直院大监挽辞

客葬柰贫何,无山无薜萝。

近分南宕小,远胜北邙多。

不与貂蝉老,空将琬琰磨。

丁宁燕许手,遗事细蒐罗。

(0)

明远即事

红褪金罂子,芳腾金橘花。

物情闲态度,秋色澹韶华。

燕老迟归思,蜂慵早退衙。

关心最幽事,辐凑在山家。

(0)

徐提刑挽章

衣冠忽蜕尘,桃下是仙津。

身与吴天远,恩沾楚泽新。

授官宁后子,退己不先人。

尽是无私处,何惭第五伦。

(0)

舟中遇雪寄宋使君·其一

数点雨中飘,萧骚响近郊。

霰微疑旋集,篷破省初敲。

乾没高连下,平铺凸到凹。

悬知天地力,瑕秽赖并包。

(0)

移棕榈次蓬山兄韵

丛拍苍柄顶春寒,诗史题名胜得仙。

剪出鳞皴仍节节,何曾拥肿到便便。

更无曲处连黄壤,只欠横枝架老禅。

来岁子鱼分树艺,檐前清影赋联绵。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