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幽篁里,槁梧同嗒然。
科头抱双膝,目尽九疑天。
兀兀幽篁里,槁梧同嗒然。
科头抱双膝,目尽九疑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诗人胡应麟置身于幽篁之中,与槁梧相伴,心境平和,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中通过“科头抱双膝”这一细节,生动展现了诗人独自冥思的状态,目光远眺至九疑山之巅,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深远思考。
“兀兀幽篁里,槁梧同嗒然。”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幽篁与槁梧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这里的“嗒然”,形容的是物我两忘、心神合一的状态,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科头抱双膝”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地上,以双手环抱膝盖的姿态,暗示了他内心的专注与沉思。这种姿态既是一种身体上的放松,也是心灵深处的自我对话,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目尽九疑天”,则将诗人的思绪进一步延伸至远方,目光穿透层层云雾,直抵九疑山的天空。九疑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常被用来比喻高远的理想或精神境界。在这里,它不仅代表了诗人所追求的精神高度,也寓意着他内心的广阔与深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状态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哲思。胡应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富有哲理的世界,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中蕴含的深意与美感。
江湖同避地,分首自依依。
尽室今为客,惊秋空念归。
岁储无别墅,寒服羡邻机。
草色村桥晚,蝉声江树稀。
夜深宜共醉,时难忍相违。
何事随阳雁,汀洲忽背飞。
看君发原隰,驷牡志皇皇。
始罢沧江令,还随粉署郎。
海沂军未息,河兖岁仍荒。
征税人全少,榛芜虏近亡。
新知行宋远,相望隔淮长。
早晚裁书寄,银钩伫八行。
漂泊日复日,洞庭今更秋。
青枫亦何意,此夜催人愁。
惆怅客中月,徘徊江上楼。
心知楚天远,目送沧波流。
羽客久已殁,微言无处求。
空馀白云在,容与随孤舟。
千里杳难望,一身当独游。
故园复何许,江海徒迟留。
别君颇已久,离念与时积。
楚水空浮烟,江楼望归客。
徘徊正伫想,仿佛如暂觌。
心目徒自亲,风波尚相隔。
青林泊舟处,猿鸟愁孤驿。
遥见郭外山,苍然雨中夕。
季鹰久疏旷,叔度早畴昔。
反棹来何迟,黄花候君摘。
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
故园荒岘曲,旅榇寄天涯。
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
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
泉壤成终古,云山若在时。
秋风邻笛发,寒日寝门悲。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旧宾伤未散,夕临咽常迟。
自此辞张邵,何由见戴逵。
独闻山吏部,流涕访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