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知己人谁是,今日人人识姓名。
葬地不封秋树死,诗坛空在墓山平。
子孙零落行人酹,画像微茫钓渚清。
惟有寒蝉思凄切,别枝依旧曳残声。
生前知己人谁是,今日人人识姓名。
葬地不封秋树死,诗坛空在墓山平。
子孙零落行人酹,画像微茫钓渚清。
惟有寒蝉思凄切,别枝依旧曳残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栩对友人方干的深切怀念之作。首句“生前知己人谁是”,表达了对逝者生前知音难觅的感慨,暗示了方干生前的孤独与才华未得广泛认可。次句“今日人人识姓名”,则转而描绘出诗人去世后人们对他的追忆和认同,体现了后世对他诗歌成就的认可。
“葬地不封秋树死,诗坛空在墓山平”两句,通过描绘墓地的朴素和自然,强调了方干的淡泊名利,即使死后,他的诗才仍然在世间流传,墓地与诗坛同在,显得格外宁静。
“子孙零落行人酹”写方干后裔凋零,只有路人凭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家族衰落的同情,以及对友人身后寂寞的感叹。最后一句“画像微茫钓渚清,惟有寒蝉思凄切”,以寒蝉的哀鸣象征对亡者的思念,画面凄清,余音袅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方干墓地的描绘和对后世反响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其诗歌艺术的敬仰。
徐家之子真奇绝,风骨自与凡人别。
神驹矫矫步天衢,雏凤翩翩出丹穴。
前身可是张文舒,不然年才五六那能书。
当筵握笔不停手,惊风飒飒蛟龙走。
扫尽鸾笺三百张,铁画银钩大如斗。
君不见东邻老翁生一子,痴绝无才事纨绮。
从来纸笔不相亲,见此奇才应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