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俗无恒心,疾贫而好勇。
不能事田园,何况谈周孔。
出门持尺刀,铸钱兼掘冢。
矧此大东谣,齐民半流冗。
不见瓜宁男,死犹被天宠。
鸣弓宿鸟惊,跃马浮埃动。
顾谓同行人,王侯宁有种。
末俗无恒心,疾贫而好勇。
不能事田园,何况谈周孔。
出门持尺刀,铸钱兼掘冢。
矧此大东谣,齐民半流冗。
不见瓜宁男,死犹被天宠。
鸣弓宿鸟惊,跃马浮埃动。
顾谓同行人,王侯宁有种。
这首诗反映了清朝末年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浮躁。诗人顾炎武通过描绘末世之风,揭示了人们在贫困与勇敢之间的矛盾选择,以及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疏离。诗中提到的“末俗无恒心,疾贫而好勇”,形象地描绘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和人们内心的挣扎。
“不能事田园,何况谈周孔”,表达了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人们难以静下心来学习和实践儒家的教义。接着,“出门持尺刀,铸钱兼掘冢”描绘了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的极端手段,反映出社会的不公与混乱。
“矧此大东谣,齐民半流冗”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动荡,许多人因为战乱或经济原因而流离失所。“不见瓜宁男,死犹被天宠”则以反讽的语气,指出即使在死亡面前,人们依然渴望得到命运的眷顾,体现了人性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鸣弓宿鸟惊,跃马浮埃动”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紧张气氛。“顾谓同行人,王侯宁有种”则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阶级固化的质疑,暗示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王侯贵族的地位并非天生不可动摇。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清朝末期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忽睹菱花,这一程、减却风流颜色。
邻姬戏问,愧我为羞,无语低头寥寂。
珠泪纷纷和粉垂,襟袂旧痕乾又湿。
但感起愁怀,堆堆积积。杜宇催春急。
烟笼花柳,粉蝶难寻觅。
紫燕喃喃,黄莺恰恰,对景脂消香浥。
篆烟将尽愁未休,乍得御沟玻璃碧。
教红叶往来,传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