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簪千丈倚巴江,暮雨朝云总是常。
山势插天宫殿少,不知何处是高堂。
碧簪千丈倚巴江,暮雨朝云总是常。
山势插天宫殿少,不知何处是高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景,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巫山的深厚感情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碧簪千丈倚巴江”,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巫山峻立、直插云霄的雄伟姿态。这里的“碧簪”形容巫山如同一支巨大的翠绿色宝剑,挺拔而立,映衬着巴江的波光。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倚”字,既表达了山体之高大,也传递出一种依傍、倾盆的姿态。
“暮雨朝云总是常”,抒发了对巫山自然景观的赞美。这里,“暮雨朝云”生动地描绘了巫山气候多变,经常伴随着晨昏之际的云雾与细雨。诗人用“总是常”四字,表达了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欣赏和接受,同时也暗示了巫山景色千变万化,永远充满了变化和神秘。
“山势插天宫殿少,不知何处是高堂”,则进一步深化了巫山之美。诗人以“山势”一词,勾勒出巫山的雄伟气势,其形状仿佛能够插入云霄,与天上的神仙宫殿相呼应。这里,“不知何处是高堂”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巫山的雄伟与神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冲动与情感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