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晚,还自怕登楼。
山底淡云轻似梦,灯前寒雨细如愁。人问嫌抬头。
天已晚,还自怕登楼。
山底淡云轻似梦,灯前寒雨细如愁。人问嫌抬头。
这首《望江南·晚思》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沈谦所作,描绘了一幅晚景下的凄美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天已晚,还自怕登楼。”开篇即点明时间与情境,傍晚时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即将降临的夜幕,心中生出一种莫名的畏惧,不愿踏上登楼之路。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不安。
“山底淡云轻似梦,灯前寒雨细如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山底的淡云轻盈飘渺,仿佛是梦境中的幻影,而灯前的寒雨则细密绵长,如同愁绪般难以排遣。云与雨,既是自然界的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云之轻与雨之细,都与“梦”和“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欢乐与忧愁之间界限的模糊感知。
“人问嫌抬头。”最后两句,诗人以旁观者的视角反问,似乎在说,连路人都会疑惑为何他不愿直视前方,不愿抬头看那即将来临的夜晚。这一问,不仅加深了读者对诗人内心状态的理解,也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普遍的人性困惑联系起来,引发共鸣。
整体而言,《望江南·晚思》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忧愁。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晚明清初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骊驹在门且勿喧,主人留客姑进酒。
一时转盼巳陈迹,千里相望更何有。
祖侯声名二十年,天下英豪共奔走。
谁云白发寄郎曹,更喜朱轓入吾手。
扬雄天禄就寂寞,召伯甘棠变枯朽。
乃知人事不如意,自古十常有八九。
男儿何曾计出处,时运由来有奇偶。
莫嫌青云晚著鞭,会取黄金大如斗。
君能食饮和天倪,馀事无可付庄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