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心绪,只怕流年去。
才见河桥飞柳絮,又是榴花端午。
醉眠休恨啼鸦,伴人明月窗纱。
归梦不如不作,醒来依旧天涯。
客中心绪,只怕流年去。
才见河桥飞柳絮,又是榴花端午。
醉眠休恨啼鸦,伴人明月窗纱。
归梦不如不作,醒来依旧天涯。
这首《清平乐》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游子的离愁别绪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客中心绪”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远离家乡的游子,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接着,“只怕流年去”,表达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忧虑,这种忧虑不仅仅是对个人生命的感慨,也包含了对美好时光消逝的无奈。
“才见河桥飞柳絮,又是榴花端午”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巧妙地将时间的流转与节日的更迭相结合,柳絮飘飞象征着春天的结束,榴花盛开预示着端午节的到来,这些具体的场景不仅增加了画面感,也强化了时间流逝的意象。
“醉眠休恨啼鸦,伴人明月窗纱”则展现了诗人面对离愁时的一种自我安慰,通过饮酒沉睡来暂时忘却忧愁,而明月和窗纱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凄美的氛围,暗示了即使在孤独中也能找到一丝慰藉。
最后,“归梦不如不作,醒来依旧天涯”表达了诗人对回家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即使在梦中回到了故乡,醒来后依然是身在异乡,这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游子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时间、生命、故乡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迟箫声台边。又清商暗谱,惊换芳年。
往事倾茶雠字,对花裁笺。愁思紧,凄繁弦。
听唳霜、飞鸿遥天。
便翠岭秋深,红桑地老,歌韵带幽燕。
风帘静,双凭阑。扫青棠旧迹,空长苔斑。
岁暮江梅谁寄,楚英加餐。长梦忆,南朝山。
笑画眉、人偕华颠。只萧瑟词心,鸱夷未还水云宽。
何人笔削晋东西,岂是王家父子痴。
可奈秋风吹破屋,谁怜夜月拣寒枝。
载书共羡知几早,怀土空惭见事迟。
欲理瘦筇寻五柳,摩挲方竹已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