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殊邑尚吾乡,千里相忘是建康。
王事贤劳宜不废,师生义重讵能忘。
上高殊邑尚吾乡,千里相忘是建康。
王事贤劳宜不废,师生义重讵能忘。
这首诗《病起(其二)》由宋代诗人徐经孙所作,通过诗句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公务与师友情谊的深刻感慨。
首句“上高殊邑尚吾乡”,诗人身处异乡,却依然心系着自己的故乡上高,表现出一种虽身在异地但心系故土的情怀。这里的“殊邑”指的是不同于家乡的他乡,而“尚吾乡”则强调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次句“千里相忘是建康”,“建康”即今南京,这里指代的是远离家乡的另一处地方。诗人说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忘记这个地方,突出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至于其他地方都无法与之相比。
第三句“王事贤劳宜不废”,“王事”通常指国家大事或公事,“贤劳”则是形容为公事付出的辛勤努力。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公务的重视和尽职尽责的态度,即使在病中也不忘国事,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最后一句“师生义重讵能忘”,“师生”指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义重”则强调了这种关系的重要性。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对师长的深厚情感,即使在病中也无法忘记老师的教诲和恩情,体现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对公务的尽职尽责以及对师长的尊敬之情,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的佳作。
东风吹云十日雨,卧听城头打衙鼓。
道人远自山中来,共坐南窗濯泥土。
自然高韵到羲皇,岂止微言变齐鲁。
万牛回首不震掉,一叶横江且掀舞。
未能入水取蛟蜃,尚欲投戈代貔虎。
念公守此非一朝,木病磈瘣无枝条。
已尽千峰西岭雪,更梦八月钱塘潮。
京城尘沙深一尺,是中莫留公履迹。
权门蹲?儿女笑,我一思之不能食。
片帆无事早归来,为公一洗山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