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横林上,宿鸟无定枝。
物生各畏祸,所托辄蹈危。
老人倚壁坐,大鼾惊群儿。
虽云差自适,见事亦太迟。
犹有一可喜,永谢世俗羁。
月出横林上,宿鸟无定枝。
物生各畏祸,所托辄蹈危。
老人倚壁坐,大鼾惊群儿。
虽云差自适,见事亦太迟。
犹有一可喜,永谢世俗羁。
这首诗描绘了月光穿过树林洒落,夜宿的鸟儿在树枝间不安地飞来飞去的画面,反映出世间万物对灾祸的恐惧和选择栖息之处的危险。诗人以一位老者倚墙沉睡,鼾声惊动孩子们为例,暗示即使老者看似自在,但对世事的洞察力却显得迟钝。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束缚的向往,虽然生活中有诸多忧虑,但他仍能找到一丝可喜之处,那就是永远告别尘世的牵绊。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忧国忧民与个人解脱的矛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