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文太师致仕还洛三首·其二》
《送文太师致仕还洛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齐鲁元勋古太师,寂寥千载恐无之。

昔归暂缩经邦手,复起还当问道时。

入谒何曾须掖侍,到家依旧拥旌麾。

孔公灵寿固应在,秋晚香山访佛祠。

(0)
注释
元勋:杰出的功臣。
太师:古代官职,位高权重。
经邦手:治理国家的能力。
问道时:寻求智慧的时机。
掖侍:随从侍候。
旌麾:旗帜,象征权力。
孔公:指孔子。
灵寿:指孔子的智慧和精神永存。
佛祠:供奉佛像的庙宇,此处可能暗指孔子的思想影响。
翻译
作为古代齐鲁的杰出人物,太师的地位恐怕千年难寻。
他曾短暂回归,展现过治理国家的才能,如今再次起身,恰逢寻求智慧的时刻。
当他入朝拜见,无需侍从簇拥,到家时依然威风凛凛,手持旌旗。
孔子的灵验和长寿本该仍在,秋天的傍晚,我将去香山探访他的佛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文太师(可能是某位在齐鲁地区有卓越贡献的官员)致仕还乡所作,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齐鲁元勋古太师”直接点出人物的功绩与地域背景,接着“寂寥千载恐无之”强调其历史地位的崇高。第二联“昔归暂缩经邦手,复起还当问道时”回忆文太师过去的执政经历,暗示他即使退位,智慧仍在,未来如有需要,依然能提供指导。第三联“入谒何曾须掖侍,到家依旧拥旌麾”描绘了文太师即使在家,威望犹在,无需他人扶持,依然受到尊重。最后一句“孔公灵寿固应在,秋晚香山访佛祠”以孔子的长寿和文太师可能的归隐生活为结,表达了对文太师健康长寿和精神追求的祝愿,以及希望能在秋天的香山寺庙中寻访他的踪迹。整首诗情感真挚,对文太师的赞美与祝福贯穿始终。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竹夫人二首·其一

夫人承主爱,不在鸳鸯帏。

庭枫飘一叶,满眼贮秋悲。

(0)

呈曾秀州原伯二首·其一

叹息茶山老,知名四十年。

惊看二龙在,喜有一灯传。

厚礼惭虚左,微材许诣前。

形神见公妙,闭口敢言禅。

(0)

寄辛滁州

江皋追送仅踰旬,节物俄惊一度新。

西涧潮生还值雨,南山雪尽正逢春。

遥知风韵如前辈,可有篇章忆故人。

拟向琅琊问幽事,两翁遗迹未埃尘。

(0)

次韵程道徽三首·其二

子家江滥觞,还送江入海。

凄凄兕虎叹,屈指已十载。

饥唯三韭足,寒止一衲在。

试问十二宫,从来谁主宰。

(0)

孙元可赋张公石室诗句语险怪辞峰秀拔读之如神游洞府而陵果为之奔属也非身行此洞不知此诗之工盖其质似卢仝而文丽多之如又加鞭当千里一瞬其视刘叉马异得名浪矣诗文与我过当诚无足以当之牵韵勉酬真添薪煮箦之举

君不见谈天衍有言,九州之大惟一州,无论青冀并营幽。

我其放言学邹子,将子听之无我尤。

我骑一纸白驴子,趷梯趷塔走上南山头。

万里以意行,一息不暂留。

谽谺到空洞,且作秉烛游。

呼来混沌老蝙蝠,尔作精怪我则不。

从教激风怒窍拔木折石,一去旬有五日而后返,但是有户则可由。

积苏累块虽云巧,达观只与蚁壤侔。

我有五云车,驾以六苍虬。

日月行已揭,无人触虚舟。

何曾见尔悬旌鸣佩朗装欲飞动,玉柱校立直以修。

大挠甲子有穷尽,尔乃禄命难考求。

皇天大地仅若一鸡子,金乌玉兔衔得晓夜作箭浮。

我不知尔许事,政觉两耳风飂飂。

托死不复生,一死可作道者流。

况乃汉时五斗米师星河耿双眸,石坛一坐一千岁,坐视生灭水上沤。

水上沤,且罢休。休无休于无作,乐无乐于无忧。

仙人与世人,寿夭如相酬。

清清爰静爰自正,此举独步不可俦。

信是神仙足官府,蜂房户牖封君侯。

我偶作此言,不比亦不周。

为何孙卿子,谓我阮与刘。

为我谢孙子,我才愧尔天一陬。

不如且饮酒,耳热徒歌讴,可以销遣绵绵不断万古之悲愁。

悲愁销遣几时尽,万古之后重有万古来悠悠。

(0)

山舍三首·其一

髣髴依蛮室,林端鸟道萦。

烟疑云异色,松接涧同声。

树古龙蛇蚴,岩嵬虎豹狞。

野花舞狂蝶,栩栩梦庄生。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