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犊子瘦,谁与念农耕。
地底多生暖,天边正要晴。
落梅栖雪晕,裂竹见风声。
为问催花鸟,如何得使名?
春寒犊子瘦,谁与念农耕。
地底多生暖,天边正要晴。
落梅栖雪晕,裂竹见风声。
为问催花鸟,如何得使名?
这首元代诗人马祖常的《春寒》诗,描绘了春寒时节的自然景象和对农事的关切之情。
首联“春寒犊子瘦,谁与念农耕。”开篇即点明主题,春寒使得幼牛瘦弱,无人关心农事的艰辛。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寒冷,也暗含了对社会现象的隐喻,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却无人关注的感慨。
颔联“地底多生暖,天边正要晴。”转折中透露出希望。地底的温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天边的晴朗象征着未来的光明。这一联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也是对生活困境中寻找希望的寄托。
颈联“落梅栖雪晕,裂竹见风声。”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寒中的自然之美。梅花在雪中绽放,竹子在风中摇曳,虽是严寒,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这一联以静谧的美,反衬出春寒的冷冽。
尾联“为问催花鸟,如何得使名?”以设问的方式收尾,引人深思。催花鸟如何能有名?这里不仅是在询问鸟儿如何获得名声,更是在反思社会中对劳动者的忽视与不公。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综上所述,《春寒》一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农事的关怀以及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我忆酒中仙,吟诗动百篇。
杯多天不惜,名在世空传。
已阙招陶社,空回访戴船。
疏狂谁得似,索莫竟堪怜。
踪迹江湖满,交游岁序迁。
辞家频万里,作客向经年。
病卧沧江上,魂飞瘴海边。
悲歌临旧业,衰影隔重泉。
有母存乡曲,无儿埽墓田。
平生与我厚,远没赖谁全。
旧事惊残梦,新阡已断烟。
逝川何日返,那得不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