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泛浯溪春水船,系帆啼鸟青崖边。
次山作颂今几年,当时治乱春风前。
明皇聪明真晚谬,乾坤付与哥奴手。
骨肉何伤九庙焚,蜀山骑驴不回首。
天下宁知再有唐,皇帝紫袍迎上皇。
神器苍忙吾敢惜,儿不终孝听五郎。
父子几何不豺虎,君臣宁能责胡虏。
南内凄凉谁得知,人间称家作端午。
平生不识颜真卿,去年不答高将军。
老来读碑泪横臆,公诗与碑当共行。
不赏边功宁有许,不杀奉皇犹敢语。
雨淋日炙字未讹,千秋万岁所鉴多。
公泛浯溪春水船,系帆啼鸟青崖边。
次山作颂今几年,当时治乱春风前。
明皇聪明真晚谬,乾坤付与哥奴手。
骨肉何伤九庙焚,蜀山骑驴不回首。
天下宁知再有唐,皇帝紫袍迎上皇。
神器苍忙吾敢惜,儿不终孝听五郎。
父子几何不豺虎,君臣宁能责胡虏。
南内凄凉谁得知,人间称家作端午。
平生不识颜真卿,去年不答高将军。
老来读碑泪横臆,公诗与碑当共行。
不赏边功宁有许,不杀奉皇犹敢语。
雨淋日炙字未讹,千秋万岁所鉴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潘大临的《浯溪》,通过对浯溪春水、系帆船只和青崖啼鸟的描绘,诗人以浯溪为背景,追忆了历史上的事件。他提及次山(李翱)的颂文,感叹唐代明皇晚年决策失误,导致国家动荡,甚至提到九庙被焚的惨剧。诗人感慨唐朝的衰落,以及李唐子孙的不肖,暗示了对时局的忧虑。
诗中还提到了“神器”(帝位)易手,以及对国家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人自比颜真卿,表达了对颜真卿书法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不公正待遇的不满。他对不赏边功和不杀逆贼的批评,显示出对朝廷的失望。尽管如此,他仍强调碑文历经风雨而不改其志,寓意历史公正,将流传千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咏史抒怀,展现了潘大临对历史变迁、政治腐败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反思和现实批判意味。
木石山人枕溪曲,尽日看山如不足。
一朝木石真到眼,昔者寓言今实录。
何年老楠生长空山中,枯根入地蟠蛟龙。
嵌窦玲珑削苍璧,宛如当年苏老之三峰。
浪齧沙沿岁时久,岂知竟落渔人手。
渔人好饮君好奇,驼入君家博升斗。
君不见嗜石相国李与牛,不惜千金购罗搜。
岂知山人奄有一丘壑,只费平原五督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