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萧瑟动年华,村望犹将景物誇。
山色半随云势断,浮光多被竹阴遮。
社前归兴双飞燕,雨后新声几处蛙。
万里桥南亦如此,十分有意作农家。
西风萧瑟动年华,村望犹将景物誇。
山色半随云势断,浮光多被竹阴遮。
社前归兴双飞燕,雨后新声几处蛙。
万里桥南亦如此,十分有意作农家。
这首《秋郊》由宋代诗人吕陶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郊野的生动画面。诗中以西风起始,渲染出秋季特有的萧瑟氛围,同时通过“村望犹将景物誇”一句,展现了乡村在秋季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
接着,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色与云势交织的美景,山色时隐时现,仿佛与云朵共舞,而竹林的阴影则为这幅画卷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浮光掠影,竹阴下的光影交错,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
“社前归兴双飞燕,雨后新声几处蛙”两句,通过燕子归巢和雨后蛙鸣的场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燕子的归来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蛙声则是雨后清新的标志,两者共同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凉意的秋日氛围。
最后,“万里桥南亦如此,十分有意作农家”两句,诗人以万里桥南的景象作为总结,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这里的“有意作农家”,不仅是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也暗含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
整体而言,《秋郊》一诗通过对秋日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望海楼头更漏息,残星耿耿江月黑。
摩肩掉臂争一门,渡口茫茫行不得。
何郎操楫近颓岸,客子棼如褰衣涉。
自云恰受十五人,过此一钱辞若直。
岂意廉贾出君辈,人生何者非贪墨。
昔闻江边拉渡客,不满百夫无行色。
公然劫夺入船来,何异对面为盗贼。
水痕欲上与船平,颠风扑面孤帆侧。
谁与习没是吴儿,千载含沙为鬼蜮。
今年长吏除弊政,篙工惴惴自投劾。
弃灰徒木令必行,以之正用亦有力。
我乘轻舟捷于鸟,霎到西兴未午食。
腐儒念国岂止此,百感频生无终极。